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四月廿二 午时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突破人类工程技术极限
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于10910米处完钻,为亚洲第一垂深井工作人员庆祝完钻。胡虎虎 摄深地塔科1井。王鹏 摄深地塔科1井在塔里木盆地地下10786.66米取得岩芯。黄诗雄 摄钻台酣战。王成凯 摄钻井技术人员在司钻房指导钻探工作。陈士兵 摄 2月26日获悉,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近日于地下10910米处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该井带回首份万米岩芯,首次在全球陆地万米深层发现油气显示。这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据悉,中国石油实施万米深地科探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深地塔科1井完成科学探索和发现油气两大任务,创造“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等五大工程纪录,推动工程技术迭代升级。此次带回的5.4亿年前的万米岩芯,成为研究地球演化的直接证据,专家认为珍贵程度堪比月壤。研究人员根据万米测井数据等资料,绘制出亚洲首份万米地质剖面图,有助于破解地球深部“油气密码”。 当前,深地领域已成为各国寻找油气资源的竞技场。该井所在的塔里木盆地,埋深超6000米的天然气占全国总量的63.9%,是我国最大的深地油气富集区,也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2023年5月,深地塔科1井于新疆沙雅县开钻,连续钻穿12套地层,解决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尤其是在最高温达220摄氏度的地层中,细长坚硬的钻杆变得像面条一样柔软,大部分传感器、橡胶材料会因此失效。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深部地层硬度指标“爆表”,可钻性极差。井内钻具最重达665吨,相当于在碗口大小的井眼中,钻机要承受约20头成年抹香鲸的重量。 针对万米之难,中国石油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共计数万人开展集智攻关,自主研发应用全球陆上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十大技术利器,形成自主可控的万米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深地钻探系列关键装备、工具、材料迭代升级。
2025-03-03
长庆油田产能建设起势强劲
神木气田气井压裂现场。杨国平 摄 2月26日获悉,长庆油田今年在神木气田部署的第一口水平井顺利完钻,气储层钻遇率达100%。今年,长庆油田已完钻油气水井18口,累计进尺达22.12万米。 今年,长庆油田把效益建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打破“储量低品质必然低效益”的惯性思维,坚持方案源头优化,加强技术、管理、理念创新融合,深化运行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支撑模式,狠抓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全力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目前,该油田部署的新区产能建设、老区恢复产能、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共4大类工程正高效组织稳步推进。 超前组织谋划是实现产能建设高起步的关键。长庆油田以推动储量效益增长为目标,不断加快探评成果转化,加大建产潜力研究力度,结合三维地震、古地貌等资料,积极推进未动用储量攻关试验。根据储量落实、井场准备、队伍引进的情况,全方位优化方案,制定全年生产运行计划,牢牢抓住生产主动权。同时,本着“先算后干、算赢再干、效益排队”原则,精细投资管理,深挖细找控降要点。结合不同油气区域的产能特性,将工作量统计及费用测算做得更超前、更精细,把投资任务分解至每个区块、单元,细化到每一口井、每一道工序,从源头上杜绝超计划工作量发生。 强化管理创新,加强一体化技术支撑。长庆油田针对运行机制、组织构架、介入深度、权责划分等工作进行升级调整,做精做实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支撑工作,最大限度释放专业技术融合优势。现场支撑人员深度参与各区域项目建设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产建日常运行管理,通过对地质、钻采、地面等方案实行全链条一体化编审,切实提高现场技术难题、对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效率。 在气田产建现场,负责现场支撑的技术人员通过精细地层对比、精细砂体刻画,精准预测规模及走向,明确轨迹优化调整依据,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分析,第一时间调整,第一时间见效”,提升水平井实施效果。充分发挥数智赋能作用,通过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定量预测井控制体积与参数,多方法、多参数优选“甜点”,实现提产提效。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