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四月初五 巳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突破人类工程技术极限

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于10910米处完钻,为亚洲第一垂深井


工作人员庆祝完钻。胡虎虎 摄

深地塔科1井。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jpg

深地塔科1井。王鹏 摄

深地塔科1井在塔里木盆地地下10786.66米取得岩芯。黄诗雄 摄

钻台酣战。王成凯 摄

钻井技术人员在司钻房指导钻探工作。陈士兵 摄


2月26日获悉,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近日于地下10910米处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该井带回首份万米岩芯,首次在全球陆地万米深层发现油气显示。这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据悉,中国石油实施万米深地科探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对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深地塔科1井完成科学探索和发现油气两大任务,创造“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等五大工程纪录,推动工程技术迭代升级。此次带回的5.4亿年前的万米岩芯,成为研究地球演化的直接证据,专家认为珍贵程度堪比月壤。研究人员根据万米测井数据等资料,绘制出亚洲首份万米地质剖面图,有助于破解地球深部“油气密码”。

当前,深地领域已成为各国寻找油气资源的竞技场。该井所在的塔里木盆地,埋深超6000米的天然气占全国总量的63.9%,是我国最大的深地油气富集区,也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

2023年5月,深地塔科1井于新疆沙雅县开钻,连续钻穿12套地层,解决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尤其是在最高温达220摄氏度的地层中,细长坚硬的钻杆变得像面条一样柔软,大部分传感器、橡胶材料会因此失效。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深部地层硬度指标“爆表”,可钻性极差。井内钻具最重达665吨,相当于在碗口大小的井眼中,钻机要承受约20头成年抹香鲸的重量。

针对万米之难,中国石油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共计数万人开展集智攻关,自主研发应用全球陆上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十大技术利器,形成自主可控的万米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深地钻探系列关键装备、工具、材料迭代升级。


(余果林)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