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四月十二 丑时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
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入选 5月6日获悉,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在京举办,大会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在“面向经济主战场”板块,由中石油宝石机械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位列其中,这是油气开发领域唯一入选的成果。 据了解,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是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装备。该钻机关键部件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攻克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等难点,刷新国内钻机钻台高度纪录,解决“超深井深、超高泵压、超大负荷”的钻井工程难题。该公司创新研发万米级钻机管柱自动化装备,配备一键式起下钻操控系统,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提升安全性。 该成果实现全球首创的万米井钻机自动化作业,实现装备全面国产化、运行绿色化、运维数字化,是深层油气开发与深地科学探索的大国重器。今年3月,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助力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钻达地下万米,创亚洲第一深井纪录,为挑战深地极限、开发超深层油气资源提供坚实的装备保障。 多年来,中国石油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立足石油天然气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打破相关技术“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石油力量。
2024-05-13
科技作墨 勾勒时代画幅
——中国石油致力推动人工智能和油气勘探融合发展2022年3月2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近年来,人工智能浪潮给油气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石油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支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和油气勘探开发融合发展。 在中国石油加快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背后,油气勘探开发与“人工智能+”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今年1月18日,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2023年度技术委员会会议上,勘探开发研究院发布自主研发的油气勘探开发AI大语言模型PetroAI。这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迄今上线最早、规模大、功能强的油气行业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已有令人惊喜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知识共享与协同研究平台项目组成员看来,勘探开发中面临的地下复杂条件,人工智能的时序预测方向和图像处理方向,可以在主要因素分析、产油预测、数字孪生等多个方面体现价值。 人工智能浪潮袭来,不仅是科技之变,也是产业之变、时代之变。中国石油在多领域开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算力和大模型落地,让技术进步更好地惠及油气勘探开发。 在2022年以前,勘探开发领域没有推出过具有智能速度谱解释工具的成熟产品化软件,需要具有丰富区域地震数据处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完成速度拾取工作。在没有先例与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东方物探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主动“揭榜”,立足于GeoEast软件开发基础,结合试用用户的反馈,在多个开发试用版本中不断精进,最终解决包括软件交互质控、标签批量管理、结果后处理优化等一系列产品化难题,成功研发并推出Smarter-VeloPick,在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为国产地震数据处理专业软件智能化发展和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知识共享与协同研究平台项目组是较早尝试语言大模型技术的团队。该团队认为,大语言模型包含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支持多语言分析,正好符合石油勘探开发多专业结合的需求。科研团队在文章问答技术、微调技术、搜索增强(RAG)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对大模型的输入输出、用户的使用体验进行优化,最终形成PetroAI。目前,已有上百名用户在实际使用PetroAI,国内外的油服公司也对PetroAI充满期待。
2024-05-13
平凡岗位不平凡
——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采气技能专家王川洪 4月30日,在重庆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启动会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采气技能专家、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工艺技术所一级技能专家王川洪接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他迈上人生的又一新高点。王川洪在采气、班长、培训师、技能专家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平凡岗位谱写不平凡业绩,38项国家专利收入囊中,80余个生产难题被破解,培训员工6000余人次,创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1999年8月,王川洪从四川输气技工学校毕业,迈入重庆气矿五百梯气田。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日常巡检、记录数据、设备清洁、打扫卫生让他迷茫、失望。偶然一次机会,他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维修好阀门,让他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他为学计算机软件应用,自费购置电脑;为熟悉短管连接,利用休息时间“加码”;为掌握所管气井和场站情况,反复看流程图和管网图,在现场核对参数至深夜。 一次,王川洪在值班时惯性看了一眼监控数据,发现天东16井瞬时产量少了2万方,敏锐的觉察到数据与气井正常生产时存在差别。分析后判断是液位变送系统故障导致排水阀连锁反应,立即远程处置,故障排除,生产恢复正常。在五百梯气田担任班长的13年间,他成功处置天然气泄漏、管线冻堵等异常情况30余起。 天东7井是口高压低产井,开井时井口易冻堵,王川洪反复摸索各级节流压差间的关系,总结出适合五百梯气田高压低产井的“控压提温”开井操作方法,解决高压低产井开井初期井口水合物堵塞、开井难问题,并推广到同类气井的管理中。 为解决更多生产难题,他自学三维建模和编程软件应用,与专家团队研发新型阻火器,解决天然气放空系统阻火器易堵塞、清洗困难课题,获集团公司2019年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结合页岩气井开井初期蒸汽换热低、用水量大研发的新型蒸汽换热装置,蒸汽换热效率提高65%,减少用水量85%,获2019年集团公司首届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4年以来,他参加科技项目研究和技能攻关10余项,解决疑难杂症80余项,发表技术论文80余篇。 2013年,王川洪担任采气技能培训基地实作教师后,转变角色行走在书海与讲台间,参与15册专业书籍、50余门培训课件的编写,开发培训项目十余个,领衔编写的采气工在线学考资源,促进操作技能人员鉴定向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成为集团公司鉴定标准;率先提出分级分类培训方式,解决原来以单位轮流培训过程中学员技能差异大、培训效果差的问题;总结的“五步法唱票式培训”在实操培训中取得良好效果,2021年在集团公司首届实训师大赛中获第一名,领衔编写的《采气工技师》获团体赛一等奖;组织夜间小课堂,开展成果总结,软件应用培训,助力高技能人才综合能力提升;担任西南油气田创新方法培训老师,三支队伍获得集团公司生产创新大赛一等奖;3次牵头编写国家级竞赛标准,12次担任技能竞赛教练,在全国采气工技能竞赛、集团公司采输气大工种技能竞赛等各级竞赛中,其培训的选手从团体第一,到金银铜收获满满。 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拓展生命的宽度。王川洪坚信传承路上人生更精彩。
2024-05-13
首页   1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