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九月廿五 寅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让每个岗位都成为价值创造中心

当班组核算让员工开始关注每度电、每吨水的成本,当绩效考核将安全贡献与个人回报紧密相连,这些看似细微的管理变革,正在引发一场价值创造革命。其本质是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每个岗位可衡量、可感知的具体行动,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企业价值的守护者与创造者。

表面上看,这些举措算的是经济账,追求的是生产成本最优化;但从深层次看,算的是一本涵盖安全、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大账。让每个班组、每位员工都成为“经营者”,学会用数据衡量自身工作的价值贡献,就能在相似的流程中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这正是将岗位转化为价值中心的关键路径。而将安全绩效、风险防控纳入核算体系,就体现出对价值创造的深远考量。

当前,面对能源转型加速、碳约束收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企业管理也需要向更为精细科学的方向迈进。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要安全、要韧性,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而解题的关键,就在于激发每个岗位的价值创造潜能。当一线员工能够清晰看到,一项操作优化能为企业节省多少成本,一次风险预警能避免多大损失,其主观能动性将被充分激发,从而形成“人人扛指标、事事讲效益”的良性循环。

要让每个岗位真正成为价值创造中心,关键在于引导全员算好“三本账”。一要算好整体账,避免因局部最优而损害全局利益,确保各岗位目标始终与企业战略同频共振;二要算好长远账,平衡短期成本与设备健康、技术储备、人才发展的关系,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践行长期主义;三要算好公平账,依托透明、公正的核算与考核机制,让价值创造者获得及时激励,营造“担当者有回报、实干者得实惠”的健康生态。最终,要通过这些系统性变革,让算账意识从管理要求升华为深入人心的精益文化,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思考价值、创造价值。


(薛晶文)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