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炼化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9月中旬,大庆炼化炼油三部酮苯脱蜡装置现场,施工人员认真细致地进行高耗低效电动机更换作业。目前,带有中国能效标识的472台高效能电动机和变压器已经陆续在厂区“上岗”,大庆炼化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双碳”目标。
多年来,大庆炼化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链条,紧跟国家能源战略进行业务布局,实施节能降耗长效机制,推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积极培育富有绿色内涵的新质生产力,努力让传统企业焕发“蓬勃活力”。
大庆炼化打通“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紧抓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契机,努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用技术“含新量”提升企业发展“含绿量”。今年3月,大庆炼化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一次性顺利开车,有效回收合成氨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利用中压低温全精馏工艺使气体液化,并通过脱重、脱轻的精馏方式进行提纯,每年可生产近6万吨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产品,既缓解大庆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资源紧张的局面,又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黑龙江作为粮食大省,秸秆处理曾是“老大难”。大庆炼化与当地企业合作,将玉米秸秆和禽畜粪污转化为生物质天然气,为我国产出第一滴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甲醇。通过此工艺,每年可消耗约4万吨秸秆,解决农民秸秆处理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能降低化石燃料依赖,温室气体减排比例远超ISCC要求,成功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摘获我国首张发酵工艺ISCC证书。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既要聚焦用能端的节能降碳“主战场”,又要开拓消费端的绿色转型“新赛道”。大庆炼化紧握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引擎”,积极拓展“双碳三新”业务,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加快布局,加快向“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转变。积极突破技术壁垒,两套聚丙烯装置连续运行400余天,创国内同类装置长周期运行最好水平,不断提高聚丙烯新材料品种数量、产能规模和产品性能。今年1至7月,累计生产中国电力电缆MPP导管行业唯一推荐国产原料H2464以及汽车专用料EP548R、EP548S等6种聚丙烯新材料产品7.91万吨。
在“双碳”目标引领的能源变革浪潮中,大庆炼化始终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基因,推进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优化生产,降低能源成本,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探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加热炉作为炼化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耗能设备,其运行效能直接关联企业能源成本控制与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在集团公司《2024年炼化企业节能节水监测情况通报》中,大庆炼化受检测的6台加热炉平均热效率95.47%,在受检的26家地区公司中排名第一,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庆炼化持续强化燃烧工况监测和检查,使锅炉内保持充分燃烧,优化工艺技术指标,严格控制加热炉氧含量和排烟温度,提高燃料利用率。今年1至7月,加热炉平均热效率达到94.17%,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8台95+加热炉累计节约燃料气376吨。
绿色转型,既要萃取过往“低碳经验”的精华,又要在新能源浪潮中破译“零碳模式”密码。大庆炼化将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大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新建523.2千瓦光伏发电装置,配套实施聚丙烯酰胺N6线电加热器改造工程,并正式投用大庆炼化首个光伏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约91.87万千瓦时,可节约83吨瓦斯气,减排二氧化碳22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