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地质钻采中心
自2021年冀东油田开展储气库业务以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地质钻采中心聚焦“华北储气中心”气库建设目标,以技术为导向,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圆满完成国内首座海上储气库建设投产,为油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5年来,该中心充分发扬“突破、创造、精益、引领”的储气库精神,依托建库联合攻关团队,强化技术攻关,着力破解油藏建库方案设计、钻采工艺技术、疑难老井处置等瓶颈难题,探索形成19项海上油藏型储气库建设和生产组织配套技术体系,首创地质体动态密封性评价、油藏型储气库库容参数设计、无源磁导向重入封堵技术、海上弃置井寻探与恢复、深斜井超长落物打捞等技术,实现油藏建库从“0”到“1”的突破。先后完成南堡1号储气库、堡古2储气库、南堡东储气库建库方案设计,依托地质体密封性评价技术成果,完成国内首个方案设计阶段即超压设计的建库方案设计,并牵头起草行业标准《油藏型储气库完整性评价规范》,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该中旬圆满完成海上储气库12口“大尺寸、大斜度、大位移”新钻注采井建设,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合格率实现“双百”。攻关形成无源磁导向侧钻裸眼重入技术,储气库7口侧钻裸眼疑难井全部一次性处置成功,“磁导向钻井技术与工具”荣获CIPPE2023展品创新金奖,并成功应用于大庆、长庆、江苏储库建设。创新形成海上井口寻探与恢复技术,开辟海上弃置井作业新途径。
海上储气库地质条件复杂、地域环境敏感,储气库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该中心大力推进多专业一体化协同攻关,全力构筑储气库“地质体—井筒—地面”三位一体安全屏障。围绕地质体动态密封性,综合运用温压、示踪剂、流体组分等常规监测手段和微地震监测网络,实现储气库地质体立体化监测。经过多轮次注采运行,储气库断层、盖层密封性良好。针对井筒和井口设施安全运行,结合南堡1号储气库浅层疏松砂岩和堡古2深井高温高压物性,以目标为导向,攻关形成疏松砂岩防砂完井、高效注采管柱工艺设计、气举高效安全排液等高效注采技术;建立“优选、控制、监测、预警”注采相关井安全评估控制体系,各类井液控系统配套完善44井次,编制52口井井筒完整性控制要点图版,实现73口井井筒环空监测,压力监测率100%,构建起“红、橙、黄、绿”风险控制界限和预警机制。
该中心针对人工岛钻井平台小、井网密度大特点,创新采用人工岛丛式井“区域专打、井型专打、工厂化施工”模式,大力推行一趟钻工程、防碰绕障成熟工艺与玄武岩高效防塌技术,形成以“整拖钻井+高效工具+差异化钻井参数”为核心的钻井提速配套技术,较先导试验钻完井周期减少51.9天,平均机械钻速提高60.9%,固井前承压试验高效完成,每口井缩短25天,实现盖层固井无漏失,应用地罐回收钻井液2100方,大幅度降低钻井成本。优化疑难井处置方案,改小井眼侧钻为新钻井裸眼重入,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较先导试验相比,疑难老井处置完井周期缩短38%。
该中心结合油藏建库运行特点,精细排采管理,形成“差异化配产+层系井网优化+流线调整”等交互滚动排液优化技术,提升储气库排液扩容速率,高效助力老油田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