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研究院工艺研究所李静
2008年,李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离家3000多公里以外的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工作。她在研究院工艺研究所主要从事炼油工艺和润滑油产品方面的研究,在同事们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迅速成长为项目带头人,2014年成为研究所负责人。
科研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前沿科技,还要不间歇与各科研项目小组探讨研究。李静作为基础油和白油新产品小组组长,深知不断学习和钻研才能为小组成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每个课题组项目报告她会看了又看,不停与项目组负责人沟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她每天翻阅相关资料,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市场调研,了解最新工艺和产品市场需求,确保项目研究帮助指导公司高质量发展。
2009年,李静加入到降浊点催化剂的研制工作中。那些日子,她在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催化剂的制备、物性分析、性能评价。在催化剂工业化放大期间,她每天奔波在催化剂制备现场,研究过程中需要大量氨水,那股刺鼻的气味熏得她眼泪鼻涕直流。
搞科研必须克服一切客观因素,一层口罩不行就两层,护目镜周围塞上小棉花。就这样,经历数不清的试验,李静和项目组终于成功制备出合格的催化剂,解决基础油倾浊点高的难题。该技术应用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每年为公司节约4000余万元。
4年间,李静作为项目负责人,针对BS光亮油粘度指数低、收率低的问题开展多种工艺创新技术攻关。她与项目组成员加班加点做实验,带领团队一釜一釜蒸馏原油,一次一次开停实验装置,一遍一遍与技术人员讨论,与生产技术人员沟通。切割馏程组分是大家公认最难熬的,大家轮流守着试验装置,将每个切出的组分进行参数比对,加班加点是常态。
2018年,经过大量实验和上千组数据的分析,李静的团队开发出劣质稠油生产高粘度150BS光亮油的新工艺技术,并在高压加氢装置上进行工业应用,解决前期产品收率低、质量差、无法满足用户要求的问题。这项创新技术的运用,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让拳头产品更有“底气”。
从事科研工作近16年,李静积累不少经验,也取得不菲成绩。她承担的公司级项目《聚苯乙烯白油的研制》解决80号聚苯乙烯白油十六烷值低的问题。她负责的《VHVI很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的研制》项目,分别开发出VHVI4、VHVI6等系列产品,不仅丰富公司的基础油品种,还将润滑油基础油品质由Ⅱ类提高到Ⅲ类,打响中国石油品牌的影响力。
爱一行专一行。李静研究的润滑油新产品项目多次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克石化科技进步奖,还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利优秀奖和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等诸多奖项。
她带领科研团队先后研发新产品60余项,其中高档润滑油基础油、PS白油、橡胶填充油、变压器油、食品级白油、化妆品级白油、环保型轮胎油等得到市场用户的认可,部分取代进口产品,成为中国石油的高附加值特色产品。
2016年,李静的团队荣获“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团队”殊荣。2021年,李静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2022年,评为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2024年,获得集团公司巾帼建功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