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获悉,一季度,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为稳步推进油田公司千万吨CCUS发展规划,创新性开展CCUS开发机理及实验研究,在二氧化碳驱油藏条件、开发机理、驱油效率、转换开发方式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新疆油田CCUS现场面临二氧化碳—原油体系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不同类型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机理不明确和新疆油田油藏类型多,储层类型、流体物性、埋藏深度和开发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等特点,亟待明确相应的注二氧化碳开发机理。去年,CCUS实验研究团队建立动静态注二氧化碳评价实验方法,量化阐明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及开发优势,深化实验分析技术,将实验数据、机理转化为现场可用参数。
在CO2-EOR机理研究方面,研究团队分别对玛湖1、石南31、吉木萨尔页岩油、玛18等区块开展注二氧化碳膨胀实验,初步建立油藏主要CO2-EOR机理划分指标,明确稀油油藏(玛湖1)以溶解膨胀、以传质萃取机理为主,稠油油藏(北10)、页岩油油藏(吉木萨尔)等典型油藏以降粘机理为主,为组分模型建立和现场注二氧化碳方案编制提供流体基础数据,保证方案编制更贴近现场并提高数模的精度。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重点开展不同油藏二氧化碳-水-岩反应实验研究,明确二氧化碳—水—岩反应机理及影响程度,确定二氧化碳-地层水结垢条件,厘清二氧化碳—水—岩反应对储层岩石物性以及驱油效果的影响,结合不同二氧化碳注入方式的驱油效果以及储层损伤程度,提出典型油藏二氧化碳—水—岩反应调控对策,以期更加准确指导现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