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履 对口帮扶点河南省范县、江西省横峰县、贵州省习水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红岗村初步建成香水莲花基地后,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养家。
中国石油为江西横峰县青板乡修建的钦龙石油桥,解决当地村民出行难问题。
今年,中国石油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对口帮扶的河南省范县、江西省横峰县、贵州省习水县发生巨大变化,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里笔直平坦的柏油路,充满生机的绿色生态园……村民们期待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天刚亮,60岁的汪道梅麻利地收拾好屋子,穿上马甲、拿上劳保手套,赶往离家不远的“映日”民宿。
汪道梅是河南省范县韩徐庄村村民。以前,她因年龄大,出不了远门,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家里的3亩地,成了村里的特困户。
2019年,中国石油河南销售公司派驻范县的挂职干部赵贵军发现汪道梅心灵手巧,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于是针对她的特长,推荐她到当地由中国石油援建的“映日”民宿当“管家”。
民宿建成后,她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今年春节来旅游住宿的人特别多,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随着中国石油助力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加大,如今,韩徐庄村超过一半的妇女有了像样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成了家里家外的“顶梁柱”。
据韩徐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洪甫介绍:“这几年,在中国石油的帮助下,我们的乡村旅游产业越来越红火。村子也变成荷花池畔的美丽新农村。”
近年来,中国石油为助力范县发展,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600万元,先后援建韩徐庄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以及杨集茶树菇基地、张楼食用菌基地、顺清蔬菜加工项目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范县富民支柱产业和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为村民致富铺就宽阔大路。
路通了,村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时隔3年回到老家,发现村里的路宽了、桥多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今年春节前返乡的张堂仔看到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
张堂仔是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建作村村民,常年在浙江金华务工。“以前回家,先坐火车到上饶,然后换乘近一个小时的长途中巴,再步行10多分钟才能回到村里。现在坐火车从横峰就可以直接回家了。”张堂仔说。
“中国石油把架桥修路当成大事,解决困扰我们几十年的大难题,让我们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建作村党支部书记蔡贞冬心存感激。2018年以来,中国石油陆续投入资金,帮助横峰县修建4座桥、2条路,解决周边村庄近万名群众的出行难题。
路修通了,桥架好了,环境也改善了,不少村民选择回村创业,建作村的人气又旺了。
同样受益的还有毗邻的青板乡霞阳村。
“自从中国石油修建钦龙石油桥,从霞阳村到弋阳县路程比原来缩短2/3,去县城卖粮节省不少路费。”青板乡霞阳村种粮大户李兰标再也不用为绕路进城担心。
“前段时间,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厂房选择在我们村落户,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姚家乡琯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细明说,“现在村里还有苗木合作社、户外拓展基地,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座桥可以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够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中国石油“宝石花”结出的产业发展、百姓富裕之果,为横峰县获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春节,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醒民镇红岗村格外热闹,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
“过年了,欢迎来我们村走走,看看现在的新变化!”除夕,红岗村村支书王永建十分兴奋。这些年,在贵州销售公司的帮扶下,他见证曾经的贫困山村变为美丽乡村。
2022年初,贵州销售公司投入500万元在习水县发展稻莲套作生态农业示范项目,规划建设莲花御米+香水莲花+鱼虾养殖示范基地。
去年4月,该公司征得当地群众同意后,投入50亩流转土地用于建设香水莲花基地,到年底村集体就有10万多元收入,务工人员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
与红岗村一样,习水县江卫村、同心村、田坝村也相继尝到产业振兴的甜头。
冯中海夫妇是受益村民。除了土地流转补偿外,他们闲暇时可去香水莲花基地摘花获得劳务费,在家门口就有收入。
如今,“人人有事干,四季有收入”不仅是贵州销售的帮扶目标,也是习水县村民新一年的最大心愿。
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更要用好。目前,红岗村的香水莲花基地已初步建成,计划今年将基地扩大到200亩,村民们希望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能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