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日产页岩油跨越万吨大关
8月4日,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获悉,经过8年技术攻关和规模建设,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量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0006吨,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实现重大突破。
据了解,作为我国油气产量最大的油气田,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埋藏于黄土塬地下2000米左右,油层薄且非均质性强,渗透率只相当于国内常规油田的千分之一,也是全球目前发现罕见的低压页岩油田,地震勘探、储层压裂改造难度极大,国际上没有经济有效开发的先例。
自2018年开始,长庆油田借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页岩油产能建设的同时,启动国内首个页岩油大型地下水力压裂科学试验场建设,确立“压裂造缝、超前增能、渗吸置换”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主体开发技术,自主研发应用可溶金属球座、多功能压裂液关键核心技术,驱动单井产量从1.5吨提升到18吨,破解低压页岩油田无法依靠自然能量开发的世界性难题。
多年来,长庆油田持续高质量推进“页岩革命”,打破传统开发思路,自主创新形成“水平井丛式布井、橇装化组合建站、伴生气多元联产、数字化无人值守”开发模式,创造一个平台建设31口水平井、水平段超过5000米的陆相页岩油开发世界纪录,在黄土塬地貌上创造一个采油平台控制地下千万吨石油储量、十多个平台建设百万吨产能的页岩油工业开发奇迹,百万吨产量用工由过去2000多人减少到200人,成为国内首个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成功案例。
2024年,长庆油田生产页岩油占国内页岩油总产量的52.2%。今年,长庆油田部署超过70万吨产能规模加快页岩油上产。目前,投产水平井135口,新增日产油水平1320吨,已成为国内页岩油主产区。(范海瑞 彭旭峰)
塔里木油田哈得—富满油田累计产量突破5000万吨
8月1日,全国最大的沙漠油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哈得—富满油田传来捷报:油气产量当量累计突破5000万吨,标志着在沙漠腹地高质量建成一座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超深油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哈得逊油田和富满油田形如一对“姊妹花”,分别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哈得逊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海相沙漠油田,而富满油田则是我国最大的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田。
据悉,哈得逊油田于1998年发现,油藏埋深5000多米,最薄的油层0.6米左右,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属超深超薄油藏,开发建设难度极大。自2000年起,该油田创造性地应用深层超薄油层水平井、双台阶水平井钻井、分支水平井等多项国际先进水平井技术,创下“第一个亿吨级储量的整装海相沙漠油田”等10项国内陆上油田纪录,使边际油田成长为我国首个超200万吨高效开发的沙漠油田,成就“哈得速度”。
富满油田作为我国最大超深油田,一度面临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的“三超一高”极限挑战。近年来,通过不断推进“一趟钻”技术迭代升级,创新应用国产化钻完井工具及随钻堵漏等180余项国产化关键技术,钻探平均深度突破8300米,成功登顶地下“珠峰”,在“地质禁区”形成“富满模式”。2024年,该油田催生油气产量跃升至421万吨,成为我国7000米以深规模最大、开发效益最好的油田。(孙金行 赵明昊 靳昊)
胜利油田“三箭齐发”加快实现新增长
8月6日获悉,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今年累计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装机规模达460兆瓦、自发绿电3.2亿千瓦时,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驱油效果显著。今年,胜利油田持续巩固提升油气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前瞻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上半年实现油气产量持续增长、超计划运行。
油气传统产业“向上”。胜利油田统筹油藏、地质、工程、测录定向各个专业,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实行“大兵团”作战模式,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加快页岩油储量发现和转化,高质量推进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目前,页岩油日产量大幅提升,成为增储上产新引擎。
新能源产业“向新”。胜利油田明确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发挥土地、电网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光热、余热、地热等新能源项目,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源网荷储”模式运行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上半年,绿电占油气生产用电的比例突破25%,在辛109区块建成中国石化首个弃置井多元地热利用项目。
绿色低碳产业“提质”。胜利油田坚持减碳与碳利用并重,积极探索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效益化利用新途径,努力把CCUS、CCS做成经济增长点。高质量推动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运行,目前日产油量由过去的220吨升至450吨;加快攻关自备电厂低浓度捕集工艺和页岩油吞吐补能技术,有序扩大工业化应用规模;挖掘碳资产的经济价值,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打造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坚决答好“既要绿色发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时代考题。(王维东)
中原油田普光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超1300亿立方米
截至8月5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1307亿立方米,自2009年投产以来保持长期稳产高产,源源不断为长江经济带输送绿色动能。
据了解,近年来,面对气田地层压力降低等情况,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守牢海相“基本盘”,最大限度减缓产量递减、提高气藏采收率;做大陆相“提升盘”,积极拓展致密气、页岩气开发阵地。在治水路上不断探索,形成“初期控产+择井堵水+后期排水采气+水淹停喷井侧钻”的产水气井治理技术;创新硫沉积综合治理技术,形成“井筒—地面”一体化硫沉积防治技术。围绕老区低渗层、水侵区剩余气挖潜,部署投产侧钻、调整井18口,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实施多层系多类型“立体勘探”,开展新区域新领域研究,坚持地质工程、方案设计、生产运维等一体化管理,全力开拓陆相增储上产阵地。目前,已投产陆相气井22口,累计产气超2亿立方米。(王媛 吴娟子)
辽河油田新能源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8月6日获悉,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今年油区内新发绿电项目在运在建规模已经超过14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接近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00万千瓦时,油区外完成盘锦、大连和抚顺3个地区共4600兆瓦并网指标竞争性配置工作,实现油区内外风光发电项目双双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悉,辽河油田新发绿电项目包括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两类,是辽河油田构建“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2年起,辽河油田秉持“拼闯抢”精神,凭借高质量的基础工作,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全力保障发电总量“稳中有增”。(任志浩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