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甲辰年(龙) 六月廿二 午时
特别关注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特别关注
中国创造的一次创新突破
2023-05-29 17:02
浏览量:567次

——写在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全面投入商业运营之际


00300032297_0847634a.jpg

依江傍海的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吴松深 摄



5月28日,一辆辆满载高端化工产品的货车缓缓驶离广东石化厂区。这标志着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石油广东石化2000万吨级炼化项目投运工作圆满收官,并实现投运当月盈利。巍巍炼塔矗立的广东石化厂区,已成为“海上丝路”能源新航线上的亮丽风景。

中国石油将于5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广东石化全面投入商业运营。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广东石化这一重大项目的商业运营,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中国石油全面履行骨干央企责任使命,落实“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广东石化全面投入商业运营前夕,正值第七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考察时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石化的科学高效建成投运,是践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一次改革创新突破。

牢记嘱托,不辱使命。2023年1月18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基层干部员工时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油价宽幅震荡、新冠疫情持久流行、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叠加的百年变局特殊时期,在我国经济重启复苏的关键时刻,广东石化这一大国重器的建成投运,体现了新时代央企的责任担当。

历史在此铭记:广东石化的科学高效建成投运,是推动国内炼化行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创新之举,是足以影响华东、撬动全国化工市场的务实之举,是改变“海上丝路”能源保供格局的担当之举,是践行国家“双碳”目标的绿色之举,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之举。

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潮涌南海,在广东这一国内化工市场最前沿,也是全球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角力场,中国石油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石化企业?

环顾四周,高手林立,千万吨级炼化项目各有特色、各具优势,广东石化又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审视自身,中国石油有大大小小炼厂20余家,广东石化又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如何破题,是摆在中国石油集团党组面前的第一道关。这将标定广东石化的未来,影响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放眼全球,炼化项目未来发展趋势已然清晰,三条转型路径基本成为业内共识:从小型化向大型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从单一炼油向炼化一体化发展、从加工轻质原油向加工重质原油超重原油发展。

每条路径均有项目典范珠玉在前,但从顶层设计上让三条路径同步推进,只有广东石化。

“广东石化要对标行业先进,建设世界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重油加工基地。”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给项目的定位,揭示了广东石化必须面对的世界级难题。

项目是世界级的,难度更是世界级的。放眼全球,重油多用于加工成品油,做化工深加工的少之又少,因为设计更复杂、技术难度大、装备要求高。

“我们对广东石化的设计思路,就是要努力将原油‘吃干榨净’做到极致,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副总经理赵玉军说。

目标已定,势必达成。在反复研究国内外同类型炼化项目后,广东石化可研设计工作迅速启动,在项目设计团队中掀起了一场空前的头脑风暴。

经过240多个具体方案的对比,项目改变最初的单一炼油设计,增加芳烃和乙烯装置,形成了“吃粗粮、产精品”的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项目蓝图。

“项目对于优化炼化业务产业布局、优化装置结构与产品结构、实现减油增化和减油增特等具有重要的带动意义及现实意义。”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杨继钢如是评价。

中国石油集团党组还赋予了广东石化项目两个特殊的定位:海上原油进口的优化中心和石化产品及原料的贸易中心。这是以往任何一家石化企业都不具备的,是做实项目“海上丝路桥头堡”所必需的。

广东石化可以充分发挥项目靠近市场前沿和对国内外重劣质原油灵活适应的优势,密切跟踪国际油价波动,适时采购低价原油资源。同时,可以适应下游化工市场的多变性,在乙烯等化工原料低价时做来料加工,在价格高时直接出口化工原料。以“宜油则油、宜芳则芳、宜烯则烯”的灵活性,可实现成品油和化工市场的灵活切换,及时向客户提供炼化产品,开拓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新模式。

向“海”而生,广东石化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天生”要吃“市场饭”,必须回答好国际化经营的“新答卷”。

有着炼化“巨无霸”之称的广东石化,创新应用了国内外众多领先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凭借其炼化一体化的优势,能够生产20多种炼油产品、200多种化工产品,更加清洁低碳。

向“质”发力,广东石化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新时代的“昆仑”品牌。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乘着市场化改革的春风、思想解放的大潮而行,广东石化奏响新时代的激昂乐章。

二、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立足全球资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决策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时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重要依靠力量;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关于能源安全战略的具体要求。

从孕育到诞生,广东石化项目建设几经波折。从合资到独资、从炼油到炼化一体化、从单一进口原油到多渠道供应……十年里的颠覆性调整,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能源安全、炼化行业供需、企业转型升级等诸多形势叠加影响,体现出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立足长远、谋划当前,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勇于担当。

南海之滨的“炼化巨舰”,从无到有、拔地而起。新时代的广东石化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70%,为近50年最高。国内成品油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但高端功能材料、高端聚烯烃等化学品供给不足,装置开工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行业呈现“大而不强”。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信号灯频闪。

面对保障能源安全的紧迫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石油作为大国央企如何肩负起“顶梁柱”“压舱石”的重任,如何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这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并回答的重要问题。

慎重决策后,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按下广东石化项目建设快进键,以实际行动给出有力回答。广东石化项目锚定在质量、效益、结构上走在行业前端的目标,全力打造一座世界级一体化新石化基地,推动国内炼化行业“由大到强到优”转变。

——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担当之举。建设广东石化项目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就是要通过做强“海上丝路”,加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砝码”。

世界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产量超过原油总产量的3/4,而国内没有一家炼厂可以全部加工劣质重油。“如果海外资源能充分利用起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来说将是一个质的提升。”中国石油集团高级专家巴恒飞说。

对于全球来说,一个新的重油加工基地的诞生,将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项目投运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整体成品油供应量及潜在出口量,缓解亚太地区柴油及煤油供应偏紧的压力。”标普全球亚太石油分析经理王祝伟表示,“同时还将增加东北亚地区芳烃及烯烃供应量,有效降低化工品成本价格,加速淘汰全球化工落后产能。”

在绝大多数炼化企业长期以来只能加工低硫轻质原油的情况下,广东石化“吃粗粮、产精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自供应端的能源安全隐忧。

——这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创新之举。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新冠疫情暴发造成了施工人力组织难等重重困难,不仅延缓了项目建设进度,而且重挫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炼化行业一夕之间备受打击。

面对冲击,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广东石化正是中国石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华南地区是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内化工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截至2021年末,该地区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ABS塑料树脂等化工产品原料供应缺口近900万吨/年。针对华南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对化工原料的实际需求,中国石油同步布局建设了吉化(揭阳)60万吨/年ABS项目,再加上广东石化不断优化生产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宗化工原料的本地供应、隔墙供应,进一步提升华南地区石化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国产化率,有力促进国内大循环。

广东石化的正式投运,还将助力粤东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企业供给,珠三角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再向粤东先进制造业企业供给的循环体系,促进“哑铃型”的产业结构协调升级。

——这是主动适应市场风云变幻的务实之举。项目建设时期,传统油气需求增速放缓、替代加快、碳约束日趋严格、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竞争日益激烈等多重压力叠加,特别是广东沿海地带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抢滩布点、占据市场。红海厮杀,拼的是绝对实力!

在国际化战略的引领下,广东石化依靠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先进的工艺路线以及国际化的管理方式,较好地适应了国际化市场。广东石化生产的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低硫船燃等清洁油品将远销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为我国做强做大国际油品贸易、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构建能源高效供给格局贡献力量。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随着广东石化的顺利投运,中国2000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炼厂已达8家、1000万吨级以上的炼厂已达33家,中国炼油化工产业正朝着大型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正在从炼油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

三、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坚持转型发展、管理创新,实施一体化协同作战

梳理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历史沿革,主要经历了创业、成长、规模发展三大阶段。中国石油跻身全球炼化企业第一梯队的同时,也累积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产品同质化、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治理水平亟待提升……破局之路何在、又该从何处着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也为企业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2020年7月,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专题谋划部署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目标,部署“六大体系”,确立“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以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战略规划已经清晰,谁来先行先试?相比历史包袱重的老炼厂,轻装上阵的广东石化被推到“打头阵”的第一线。但要想打响第一枪,必须先回答好一个问题: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企业?

“开工就要高效益,投运就要高质量,运行就要高水平”,这成了项目建设者们共同的奋斗目标。而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广东石化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地定位在“建设优质工程、标杆工程、阳光工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级石化基地”。

设计规划、施工建设、装备调运、开工流程,每一步都牵一发而动全身,60多万张设计图纸、项目使用的混凝土能浇筑22个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能搭建41个水立方。科学统筹管理这个庞然大物,需要智慧,更需要各方通力配合。

项目顶层设计如何构建,是第一道关。

在可研阶段,广东石化项目组充分论证了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项目工程量之大、耗资之巨、管理界面之复杂、施工组织之困难,在国内炼化工程建设史上实属罕见。该项目必须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炼化生产、原油贸易、炼油化工产品营销等全产业链之力,才可能完成高质量中交。

中国石油集团全面加强统筹协调,党组领导牵头并指导推进,总部部门和专业公司一体协同,参建团队通力合作、分工不分家。仅2020年至2022年间,全产业链企业累计召开周调度会达150多次、工程协调会上百次。在协作推进中,广东石化终于从一纸蓝图变为现实。

如今,遥望南海之滨,矗立起的不只是一座座炼化装置,还是发挥了中国石油组织优势和“一盘棋”优势的工程典范。

如何高效组织项目建设施工,是第二道关。

在广东石化停车场,车牌五花八门,既有“黑”“吉”“辽”,也有“云”“川”“新”“甘”“宁”,还有本地的“粤”。广东石化参建员工来自天南地北,在建设高峰期,近百家施工单位的4万名建设者艰苦鏖战。

如何让建设团队顶烈日、斗台风、战疫情,这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

先进施工技术是支撑。广东石化着力推进“六化”建设,通过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交付,不断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创造了上百项国内外行业纪录。

通过“业主+PMC+EPC”管理模式,广东石化充分发挥业主、总包、施工单位、专业管理团队、监理等各自优势,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直线责任、专业责任和属地责任,实现建设期比国内同类项目缩短半年。

如何在项目运营中发挥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是第三道关。

广东石化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康志军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厘清责任界面、协作推进,确保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完全受控。”广东石化打破以业主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发扬优势、分散风险、彼此约束、互利共赢的平衡管理方向发展,确保各参建单位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走进920公顷的广东石化厂区,突出感受是“人烟稀少”。区别于动辄上万人的炼厂,广东石化仅靠2000名员工,驾驭着这座“庞然大物”。

扁平化管理是基础。广东石化的组织架构在设计阶段就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锚定减少行政管理层级、保持精干高效的用工结构。如今,确定了仅两个层级的组织架构,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了决策效率。

专业化管理是根本。广东石化加强对生产波动、平稳操作率等指标的严格管控,持续在长周期运行、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精耕细作,努力确保项目开得起、稳得住、长周期、有效益。

数智化管理是关键。34套智能化系统,覆盖从生产运营到财务运转的方方面面;1万多台(套)设备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主数据管理体系集成7大业务20多个系统的数据,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路”。

作为中国石油最年轻的炼化企业,广东石化实现生产自动化、通信一键达、管理一网统,在注重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治理效能的提升,努力打造国内炼化项目科学管理样板。

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立足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突破瓶颈,实现全球先进炼化技术的有效集成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广东是科技创新前沿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中国石油牢记嘱托,以敢于超越、追求卓越、持续创新的勇气,积极抢占技术高地。

从把创新提升为第一发展战略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从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到召开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中国石油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技术立企、创新强企的步伐越来越快。布局广东石化这座“炼化巨舰”,推动炼化业务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正是中国石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的一次有效结合。

乙烯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乙烯产能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2月12日,广东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投料试车成功,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大型乙烯技术再次通过大考。回首来时路,从引进到原创再到优化,一代代石油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敲开了乙烯国产化大门,满足了国家所需,扭转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

广东石化这座世界级的石化基地,是中国石油矢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科技自主的志气更高。今天,中国石油在诸多领域探索创新,拥有了更多自有技术,成就了企业强大的技术“内核”。

自主开发的新型催化剂解决烷基化装置原料选择加氢核心问题,自主开发的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专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的PHG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愈加成熟……追溯广东石化每一项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那是一个个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体现了中国石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彰显了中国石油自力更生、锐意进取的创新志气,汇聚成中国石油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科技自主的骨气更强。今天,中国石油运用国之重器,托举世界级石化基地,彰显“硬核”实力。

在广东石化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处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从两台国产化起重机联手吊起4606吨的26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抽余液塔,到“三机组”为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安上“中国心”,一件又一件国之重器诠释着科技自主的浓墨重彩,映射出中国高端制造水平的跃升。

科技自主的底气更足。今天,中国石油建设新一代智能工厂,紧盯新领域、塑造新优势,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新标杆。

“这是中国石油第一个实现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智能工厂。”广东石化科技发展部主任张元礼自信地说。不同于其他传统炼厂,广东石化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着数智化的基因。

中国石油将丰富的智能工厂建设经验以及厚重的技术积淀付诸广东石化全厂智能化建设:实现MES软件产品的升级创新;物料平衡建模技术助力物料平衡核心自主可控;企业综合数据库首创炼化企业消除信息孤岛的新途径……34套智能化系统汇成世界级智能炼厂的“最强大脑”。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为大国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为中国制造增添士气、骨气、底气。

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广东石化项目积极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芳烃联合装置采用UOP公司最新一代轻解吸剂模拟移动床工艺技术,苯乙烯装置采用鲁姆斯公司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工艺技术……广东石化主要技术选择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项目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集成应用了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和国外先进工艺技术,成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科技创新新高地。”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高级工程师佘志鸿说。

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把它们集成在一个炼化项目中,成功进行工程化实践,这本身也是一项科技创新。

从制造到智造,广东石化见证着大国重器的傲然崛起!

五、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必须发挥好央企的党建优势,铸牢企业的“根”和“魂”,实现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时代升华

碧波奔涌的大南海,见证着广东石化全体建设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昂扬精气神,映照着百万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子忠诚。

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党为民、兴业报国,是中国石油的立业之本,也是广东石化项目的定鼎之基。党建引领,贯穿了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并为之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广东石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创建了44个党员责任区、101个党员示范岗;58支党员突击队、95支青年突击队冲在攻坚克难最前线。广东石化现有的约2000名员工中,有886名党员,61个党支部……

越是关键处,越能彰显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炼油先炼心,炼心先炼人,炼人先炼带头人。”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主要领导多次通过现场或视频形式,对广东石化进行专项调研。从围绕项目建设开工,牵头统筹协调各业务板块、专业公司,到具体推进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大事、难事,党组谋划在前、实干在前,对项目建设举旗定向,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越是攻坚处,越能彰显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同举中国石油一面大旗,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生产准备、开工投运中冲在一线。”“党员干部要有铁脚板,始终站在现场一线,想在前面、干在前面……”在广东石化建设运营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闪耀。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芳烃抽余液塔“穿衣戴帽”党员突击队,仅用29天就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抢回26天工期;重件泊位靠泊卸船党员突击队克服风高浪急、场地紧张等不利因素,利用短暂的施工窗口期与台风赛跑,实现7天完成21件重大设备上岸的壮举;乙烯项目施工青年突击队在不到24个月内完成桩基近6000根、混凝土浇筑7万多立方米、钢结构作业4万多吨、管道焊接长度300多千米等任务,刷新了中国乙烯装置施工纪录……

越是艰苦处,越能彰显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力量。

时代各不相同,精神一脉相承。60多年前,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5万多名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夺取了石油大会战的胜利,在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60多年后,南海之滨的广东石化,1300多个日夜,4万多名建设者面对疫情反复、台风暴雨、高温湿热、施工难度高等困难,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心态与状态,一以贯之执着专注,持之以恒千锤百炼,让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一定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托举起世界级的“炼化巨舰”。

“石油精神的传承,在这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炼油生产一部的工程师陈峰感慨道。广东石化的建设者大多来自中国石油各个企业,五湖四海的他们相聚南海畔,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了广东石化。

回望广东石化项目建设过程,石油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一个个瞬间,成为“梦想之城”的精彩缩影,传递出石油精神的时代力量。广东石化,一座世界级的新石化基地,一次石油精神的新时代升华。

锻造国之重器,奏响强国之音。随着项目全面商业运营,广东石化已昂首步入新征程。这颗承载着众多期望的“南海明珠”,必将在奔向石化强国的时代洪流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谱写中国石油的奋斗之歌!


(石由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