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速度”是如何创造的?
目前,在吐哈油田准东新区,19部钻机正在向地层深处挺进。一场高效勘探、效益建产的“钻探会战”已经在这里开始。
今年年初以来,吐哈油田以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围绕提质增效目标,集中先进技术、优势装备、专业队伍,持续在准东新区开展钻井提速技术攻关,单井钻井周期由126天缩短至33天,单井投资降幅达41.2%,创造了“准东速度”。
紧盯地质难题 形成提速曲线模板
准东新区位于吉木萨尔,是吐哈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这里油气资源埋藏深度在5000米左右,地质情况复杂。
为消除准东新区钻井周期长、钻探成本高等“顽疾”,2019年,吐哈油田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会诊,紧盯地质难题,“一区一策”制定钻探方案,打响钻井提速攻坚战。
钻井提速,方案设计是关键。凭借30多年积淀的钻井设计能力,吐哈油田尝试在准东新区推行由甲方主导的钻井提速模式:吐哈油田负责设计钻井提速方案,并现场指导;钻探队伍按照甲方要求,集结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压裂施工队伍,在保证井身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钻速。
吐哈油田坚持实地勘察,精细分析邻井资料,摸清地质特征,通过优化泥浆体系、钻头选型、钻井工具等方式,形成提速曲线模板和技术标准。
在吉28区块,吐哈油田自主研发弱凝胶复合盐钻井液体系,降低泥浆比重,有效解决了井漏、井塌问题,事故复杂率大幅下降。针对地层特点,吐哈油田设计不同类型的PDC钻头,坚持“一层一策”,吉28区块完钻的20口水平井,与同区块邻井相比,机械钻速提高近1倍;石树沟区块钻井周期从91天缩短至27天;萨1区块钻井周期缩短达75%。
为解决长水平段摩阻大、机速慢等难题,吐哈油田组织钻探队伍在钻具中加装高频水力振荡器,使水平段动摩阻由之前的400千牛降至80千牛,增加了井下钻具的安全性和水平段的延展性。吉2801H井创下最长水平段2002米的纪录。
推行“平台总包” 效益开发成效显著
算好成本账和效益账,找准甲乙方双赢的平衡点,是吐哈油田钻井提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吐哈油田在准东新区推行钻井“平台总包”模式,构建起甲乙方责权明晰、共赢共识的运行管理机制。吐哈油田负责制定成本控制、钻井周期上限、效益建产目标,钻探队伍按照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技术、装备、人才优势,在提高钻井速度的同时,找到效益和成本的平衡点。
总包模式为钻探队伍提供了灵活机动的操作空间,钻井提速效果显著。在准东新区吉2815平台,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公司70531钻井队仅用34.67天就完成了5100米水平井的钻井任务,6口井提前5天完井,在准噶尔盆地开创了“当年部署、当年钻探、当年压裂、当年建产”的新纪录。
在石树沟区块,2021年之前的平均钻井周期为41.5天,实行总包模式后,钻探队伍仅用28天就可以完钻一口井。如今这一区块的钻井周期均控制在30天内。
总包模式的有效实施,取得了多项喜人成果:吉木萨尔凹陷水平井钻井提速周期同比缩短70.8%,萨1区块钻井周期同比缩短50.3%,准东区域单井投资降幅达41.2%,实现了准东新区页岩油效益开发,拓宽了吐哈油田增储上产的空间。
技术联合创新 钻井作业再添利器
钻井提速,说到底,拼的是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
在准东新区,吐哈油田推行“地质与工程”“科研与现场”“管理与技术”“甲方与乙方”四个一体化,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单向协作为多维融合,将油气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油气藏工程等专业深度融合,使钻井提速既有效率,又有效益。
吐哈油田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研发提速新工具,整合提效新技术,引进和实验针对不同地层的特殊大扭矩、高造斜螺杆动力钻具等10余项尖端技术,为钻井提速增添新利器。甲乙方合力优化井深结构,在吉28、石树沟、吉38区块,变三开为二开,少下一层套管,大幅降低钻井成本,钻井周期缩短近50%。
吐哈油田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联合攻关,构建页岩油水平段动态靶框模型,开展地质、工程协同优化设计。红旗3303-2H井用时45天完成5620米水平井的钻井攻关,钻井周期同比缩短62天;石树沟区块3900米水平井30天以内完井成为常态,单井钻井周期缩短60天以上。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复盘,吐哈油田准东新区钻井提速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截至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准东新区原油日均产量从200多吨上升到500多吨,开发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创造了吐哈油气勘探开发的“准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