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履责赋能 激活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综述
中国石油“油气氢电光非”全业态全场景综合能源站——江苏销售花桥综合能源站。
通江达海,民康物阜,江南灵秀。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这里,中国石油积极履责赋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滴油”注入交通网的滚滚车流,注入奔赴深海的国际巨轮,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加油补能;“一条链”串联起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与“王牌”化工产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浪潮奔涌;“一方气”从大漠戈壁奔涌而来,随大船远渡重洋汇聚于此,给长三角地区清洁能源转型添足“底气”。
促进“双循环” 为长三角畅行出海加油
横贯我国的312国道,是车辆往来上海和江苏昆山的必经之路。中国石油“油气氢电光非”全业态全场景综合能源站——江苏销售花桥综合能源站坐落道旁。该能源站专门开辟大车加能区,为周边工厂运输车队、物流单位加油,站内集加氢、加气、充电、换电、光伏、储能等多功能于一体,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补能需求。超充充电桩以“1秒钟续航1公里”的速度,大大缓解电动车车主的补能焦虑。
一杯咖啡时间完成超充,“无感支付”提升效率,履行“3分钟加油”承诺……中国石油持续推进服务转型升级,为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都市圈增色,无限缩短城市间的距离,让协同合作畅通无阻。
得区位之优势,有开埠兴市之先机。长三角地区是经济发展的热土,更是联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改革开放高地。
在东海边的洋山岛,上海销售中油同盛石油有限公司接下国际大港的独家保供大单,从东海大桥打下第一根桩基,到洋山码头一至四期建设,稳定保障洋山深水港建设、运营22年,保供油品超30万吨;上海销售中石油上港能源有限公司在增加船燃加注量、提升上海港航运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大力开发小洋山北侧工程建设项目水上供油业务,上半年累计供油1030吨……向内陆、向深蓝,中国石油始终相伴,为畅通“双循环”提供坚实保障。
乘势赋新能 共锻创新链构筑“增长极”
俯瞰我国版图,东部海岸线如满弦之弓,长三角正是箭镞。从苏州高新园区里的医用、车用改性料,到“纺织大省”浙江的聚乙烯单丝,再到电池外壳、智能家电,长三角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加速迈向中高端。其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新产品、新材料的身影从未缺席。
立足市场最前沿,中国石油始终积极对接供给与需求,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及时“补链”“强链”。
走进“实验室”,中国石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为长三角增添“新成色”。今年8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设立迎来5周年。坐上无人驾驶公交车,在“年轻的城市”穿梭。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崭新的现代楼宇——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大楼主体结构刚刚封顶,未来的临港顶尖科学家社区雏形显现。
在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里,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电子信息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方向,攻关“卡脖子”技术;推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简化立项程序,构建充满活力、自主、灵活、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中国石油—华东理工大学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打造新材料行业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协同创新生态增添活力。
放眼长三角,创新活力喷涌勃发。蓝海新材料公司落户通州湾,加快推进“双碳三新”业务布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分院坚持非常规资源选区评价技术攻关,有力支撑中国石油在长三角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聚合石油智慧。
走下“实验台”,中国石油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应用新场景。从氢气制备、储运到电池系统、整车制造,长三角持续构建氢能产业链体系,中国石油正在全产业链落地应用的一端布局。
每天下午,31米长的全国首列氢动力中运量列车准时驶入临港新片区的同汇路加氢站;平霄路油氢合建站内,氢能公交车、重型集卡车、物流运输车频繁入站,加氢量已接近饱和。一排排蓝白相间的加氢机,描绘着上海高水平打造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的美好愿景,推动新质生产力驶入发展“快车道”。
产业荟萃,动能澎湃。从超前谋划到“落地开花”,中国石油支撑当前、引领未来,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共进,为长三角创新“进行曲”唱响和声。
携手添绿意 “气”润江南谱写“生态乐章”
一江碧水向东流,绘就生态“长”画卷。绿色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清洁的天然气沿着西气东输管线,穿越祖国的万里河山,让上海与新疆“气脉相连”。塔里木油田全力提升天然气生产能力,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应天然气超3500亿立方米,促进我国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7月上旬,在4条拖轮的牵引下,来自卡塔尔的Q—Max型LNG船舶“阿米拉”轮驶入如东洋口港码头,标志着江苏LNG接收站接卸LNG船达700艘次。
“福气”下乡,温暖万家。在江苏昆山的金华村,淡黄色的燃气管线与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汩汩蓝金流入江南,为乡村振兴添绿意、送温暖。
江淮大地,气电“相逢”。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安徽省首批2座天然气调峰电厂。天然气销售安徽公司建立协调工作专班,仅用4天就完成皖能集团合肥长丰天然气调峰电厂跨供气路径商务流程办理,全力保障电厂项目如期调试、顺利投产。
剡溪无言,涌动“新”声。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气需求,天然气销售浙江分公司提前安排团队全程一对一服务,为嵊州市政府引进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开展供足“底气”,助力嵊州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地处东南沿海生态红线圈内,浙江油田苏北采油厂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在实施综合能源利用工程,对主要生产系统进行节能优化的基础上,建设光热利用、分布式光伏、调峰储能电站及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推动油气生产用能清洁化、绿色化。
临江而建的东北销售南京三江口油库,守护着长江沿线的能源动脉。为了水生动物安全畅游,东北销售全天候监测源头、控制污染因子,加快解决挥发性有机物异味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油库开展浮盘改造,通过更换高效密封浮盘,减少储罐VOCs无组织排放,书写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绿色答案。
欲借长风乘势起,中国石油驻长三角地区企业将同心协力,多元保供“双循环”,力促产业向“新”而行,共奏绿色交响曲,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的探路步伐注入“石油力量”,共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