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七月廿八 丑时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
9月7日,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厦门举行。据了解,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美合资成立,主要负责建设和运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与沙特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就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11月,项目正式开工,拟新建1600万吨/年炼油和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芳烃等30余套炼化装置,以及公用工程和码头泊位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推动古雷石化基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平衡,加快打造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侯启军表示,成立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三方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古雷二期项目迈出关键一步。中国石化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和项目建设提供全力支持、做好有力保障。将以此次揭牌为新起点,与各方精诚合作、同心同向,坚定不移推动古雷二期项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共同把项目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助力福建打造石化化工万亿支柱产业,推动构建更加立体的中沙能源合作新格局。
2025-09-16
中国石油夯实老油田“增量盘”
“压舱石”工程十大示范区累计创效相当于为国家节省进口原油支出约40亿美元,推动油田开发理念和技术深刻变革与模式升级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厂“压舱石”工程现场。卢杰铭 摄 9月10日获悉,中国石油老油田“压舱石”工程迎来启动实施3周年。自2022年8月启动实施以来,工程示范项目年产油量从2022年的773万吨持续上扬至2024年的916万吨,连续2年实现产量“百万吨”换字头,创造老油田工业化开发调整的奇迹。 据悉,中国石油2/3以上的国内原油产量来自开发10年以上的老油田,其百万吨产能投资比新油田低18.9%。随着老油田进入高含水、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双高”后期,开发指标持续恶化,传统“修修补补”的开发模式已不可持续。自2022年起,中国石油从8家油田公司选择萨中南一区西部、海外河/静安堡、克拉玛依八区、百口泉/乌夏、枣园/王官屯、肃宁/大王庄、尕斯、大情字井、靖安长6、姬塬长8等10个代表不同油藏类型的示范区,启动旨在稳产增产的老油田“压舱石”工程。 这场持续3年的战略性系统工程,重塑老油田的开发格局,重塑石油人对传统能源的认知。自实施以来,中国石油提出重新评价油藏、重选技术路径、重构层系井网、重调油藏流场、重组地面流程的“五重”技术路线,实现“双高”老油田开发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推动油田开发理念和技术的深刻变革与模式升级,将老油田打造成产量“压舱石”、效益“压舱石”、技术“压舱石”和文化“压舱石”,引领老油田开发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经过3年的实施应用,老油田开发指标全面改善。在10项核心指标中,综合含水上升率从2.7%降至负0.9%,自然递减率从12.9%降至7.3%,综合递减率从5.8%降至零,实现“综合不递减”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建立良好开发秩序的核心价值。经济效益持续优化,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工程示范项目3年累计增油639万吨,采出每桶原油的完全成本下降11.5%,投资回报率从8.1%升至9.95%,十大示范区累计创效相当于为国家节省进口原油支出约40亿美元。
2025-09-16
突破瓶颈 跳出桎梏
——兰州石化攻破“卡脖子”难题,产出超高压电缆基础树脂,连接“绿电”与“民生” 9月5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应邀参与220千伏CL2140P超高压电缆基础树脂应用测试,获客户评价:“首次生产就能满足部分关键指标要求,综合性能可圈可点!”自今年5月该产品成功下线以来,兰州石化持续推进技术优化与性能迭代,在超高压电缆料生产领域已跻身国内前列。 旷野之上,一座座白色风电塔拔地而起,巨大的叶片在风中转动,画出充满力量的弧线,源源不断地捕获着自然赋予的绿色能量。这些清洁电力通过空中架设的一根根高压电缆,翻山越岭、跨江渡河,点亮城市万家灯火,驱动工厂机器轰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连接“绿电”与“民生”的超高压电缆绝缘基础材料,让我国长期陷入被人“卡脖子”的困境。 时间回溯至2023年,兰州石化聚烯烃二部二级工程师罗小城在一场客户交流会上,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痛点。“1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缆基础料完全依赖进口,不仅采购成本高昂,供应链还存在诸多风险。”客户的反馈让罗小城陷入沉思。 彼时的兰州石化,正将新材料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持续加大“高精尖特专”领域的科技攻关力度,成功研发出医用聚烯烃、车用聚烯烃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化工新材料产品,浓厚的研发氛围结出丰硕成果。经过细致的技术评估,研发超高压电缆料成为兰州石化一项“可为”且“必为”的选择。2024年初,220千伏电缆料自主研发项目正式启动,向行业痛点发起挑战。 从零起步的研发之路,注定布满荆棘。兰州石化攻关技术团队与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一头扎进实验室。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罗小城回忆:“当时没有数据和经验,我们只能通过反复讨论,不断调整工艺参数,解剖产品的微观结构、物理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对比分析每一次实验结果,破译其中的分子设计密码。” 在一年多的攻关中,团队成员们随时随地来一场“头脑风暴”,累计完成上千次模拟与调试,最终破解超高压电缆基础树脂分子结构控制、超洁净化及交联性能控制等多个难题。 今年5月,兰州石化600吨220千伏CL2140P超高压电缆基础树脂顺利下线,主要技术指标与进口产品相当,介电性能达到国际水平,打破国产高端电缆料难以进入超高压领域的局面,具备与国际主流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
2025-09-16
首页   1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