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七月二十 寅时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大庆油田油气能源总当量持续向上
连续10年实现原油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生产天然气60亿立方米,连续14年实现天然气稳定增长,三次采油产量再破千万吨,实现连续23年超千万吨大庆油田南一区采油现场。 1月1日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连续10年实现原油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生产天然气60亿立方米,连续14年实现天然气稳定增长,三次采油产量再破千万吨,实现连续23年超千万吨。 能源报国,大企担当。2024年,大庆油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重大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端稳能源饭碗,持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加速上扬成长“第二曲线”,能源总当量向上向新向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庆油田新篇章。“稳定松辽、加快川渝、高效建库”,扎实推进天然气快上产,持续提升储气库调峰能力,天然气产量实现稳中有升。 科技创新,硬核力量。大庆油田快速迭代陆相页岩油开发核心技术,为非常规油气资源提供革命性路径;全力攻坚“四次采油技术”,为高含水老油田持续开发展现光明前景;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采油设备领域国际标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研发团队荣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科技自立自强的志气、士气、底气全面提升。积极推进数字强基、数业融合、智能探索,超10万口单井、6000余座站场实现数字化,油气生产物联网做到主体采油厂全覆盖。 多能互补,发展特色。大庆油田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建成国内最大CO2非混相驱现场试验区,绿电产业规模上量,集中式分布式并联推进,碳资产产业营收破亿,油田获评2024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打造能源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大庆模式”。新能源自消纳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是历年累计发电量的1.4倍。 新的一年,大庆油田将继续抓好原油高质量稳产、弘扬严实作风、发展接续力量“三件大事”,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凝聚奋斗力量,加大攻关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不变初衷,续写大庆油田的不老传奇。
2025-01-06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高地”有高产
连续15年稳产50亿立方米,累计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技术人员检查设备。 1月2日获悉,2024年,青海油田涩北气田在连续14年稳产50亿立方米后,天然气产量再次超过50亿立方米。 据了解,涩北气田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涩聂湖畔,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265公里,平均海拔2750米,地理环境为瀚海戈壁、盐碱沼泽,长年干旱缺氧、寸草不生,无社会依托和淡水资源,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左右,是国内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产气区,也是青甘藏省区主要气源地。 涩北气田发现于1964年,1995年投入试采开发,由一号、二号、台南3大气田组成,具有储量丰度高、埋藏浅、品质好等特点。2024年,青海油田重点针对涩北气田周边区块及涩北主体深层、浅层、含气面积外围等区域,重新标定含气识别下限,通过28个小层“平扩纵拓”,特别是在气藏主体以上超浅层及周边区块获得新突破,为后续试采增储、产能接替带来新方向。 多年来,涩北气田突出创新二字,大力推广砂水同治工艺体系,建成国内最大集中增压气举工程,成功打造股份公司首个二氧化碳“零排放”绿色智能泡排示范区,攻关形成微米级冲防砂工艺,年措施增产量13亿立方米以上,气田自然递减率降至17.62%,综合递减率连续5年下降,控制在6.0%以内。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建成15.6MW(兆瓦)规模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37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7455.7吨。 涩北气田是涩—宁—兰管道的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战略接替气源之一。截至2024年底,气田共拥有气井1616口,建成集气站15座,累计生产天然气1061亿立方米,目前仍具备年产5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2025-01-06
“世纪工程”气贯神州 “万亿蓝金”绿染华夏
中国石油廿载助推西气东输巨龙腾飞 2024年12月29日,塔里木油田公司西气东输第一站主控室显示屏上显示,塔里木油田已向西气东输累计输气超过3668亿立方米。据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商业运营20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持续为“世纪工程”增气保供。 在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倾力组织、全面参与,创造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奇迹,让中国天然气管道产业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塔里木油田作为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20年来不断加大增储上产力度,持续提升供气保障能力,年最大供气量从最初的120亿立方米提升至400亿立方米。同时,中国石油通过中亚管道向西气东输管网输送海外天然气,为中国天然气市场提供资源保障。 西气东输工程投产后,为满足下游旺盛的用气需求,我国先后启建西气东输一线增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及相应的支干线、联络线等,把西气东输从“一条线”变成“一张网”,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同时,中国石油加快推动西气东输管网与境外油气管网的连接,构筑四大油气运输通道。 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户等是国脉的“毛细血管”。多年来,中国石油发展供气合同用户约2500家,市场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保持在60%左右。中国石油通过全方位参建西气东输上中下游工程,加速推进装备国产化进程,带动产业升级。完成X70、X80级管线钢研制,压缩机组及其部件,钢管、大口径球阀、施工机具及超薄多夹层盐穴储气库建设等国产化项目,管线钢和钢管的国产化率达到57%以上。“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西气东输供气范围覆盖我国中西部400多座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惠及近5亿人口。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工程建设初期的2.4%攀升至2023年底的8.5%。累计输送的超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折合替代标煤12.9亿吨,可减排二氧化碳14.62亿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44亿公顷。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