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松基三井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曲焕春就是在这口井见到“试油花”。
1959年4月,曲焕春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来到正准备开钻的松基三井32118钻井队实习,他是矿场地球物理班07班班长。
实习就是工作。他们进行气测录井,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泥浆录井。有个关键部位叫“灵敏背”,玻璃管里装小球,供气测观察用。但一时一刻不能溜号,否则就会烧掉。曲焕春认真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他还捞砂样,在暗室里做荧光分析,然后把砂样用纸包好,写好进尺数据,接着要描绘出荧光曲线。同气测仪器配套的是井架顶端的一个天车马达,必须经常上去检查,遇到大风天,人被大风刮得飘飘悠悠的。但不管遇上什么天气变化,他坚持爬上去检查,倒班时就住在井场的帆布帐篷里,零点工作完也不能回去。
在气测中要是荧光显示有油,就特别兴奋,但曲焕春最激动的是第一眼见到“试油花”。射孔后提捞求产的第二天,就见到油花。开始井口冒出一点一滴的原油,就用手刮到小桶里,渐渐地装不下,就用汽油桶、铁池子,后来就动员团员青员挖大坑装,通过开关井后自喷!
说到提捞抽汲时,曲焕春很激动。在井口工作时,白衬衣溅上许多油点子,而他像珍藏宝贝一样珍藏着。
当年9月底,钻井队召开总结评比表彰大会,当地公社送来牛和羊,还演节目、放电影。年仅20岁的曲焕春拿到奖金和香烟,把奖金买糖分给大家。回北京时,他用酒瓶装满两瓶原油,同学们看到都高兴得跳起来。
1960年4月1日,曲焕春开始在大庆地球物理站工作,后来在大庆试油试采分公司干了37年油井射孔,直至退休。工作期间,他曾多次获原石油部和大庆油田科研奖。1987年7月以《防止油(气)层损害的射孔新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获国家科委技术进步奖。媒体记者采访他时,他翻箱倒柜找出保存的32118钻井队赠送给他的奖金信封,上面的“石油工业部松辽石油勘探局黑龙江勘探大队”印章清晰可见。目前这个信封保存在大庆试油试采分公司射孔大队油田射孔展示厅里,成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