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八月初十 午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良好的家风,一定有读书传统的家风。这一点,在苏氏家风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苏洵的父亲苏序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为此倾其钱财,购置大量书籍。苏轼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回忆他祖父购置的书如汗牛充栋。苏洵把苏家的南轩命名为“来凤轩”作为苏轼、苏辙的书房。对于成长中的苏轼、苏辙来说,“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成长环境。苏辙回忆说:“惟我与兄,出处昔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俨然乐在其中。

苏洵虽然“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但是“二十七,始发愤”,幡然醒悟后便闭门苦读十年。大器晚成的苏洵吸取自己“以懒钝废于世”的教训,悉心指导苏轼、苏辙读书治学。苏洵要求苏轼、苏辙每天都要背诵和抄阅古籍经典、熟记经史。晚年的苏轼曾梦见小时候没有按时背诵《春秋》一书被父亲惩戒,吓出一身大汗。有诗为证:“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由此可见苏洵教育之严格。

不过,苏洵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严,而是严慈相济,颇具现代意识。为了培养苏轼、苏辙的读书兴趣,苏洵常常与两兄弟同读一本书,共同探讨古今的成败得失。此外,苏洵还极为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注重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以拓宽眼界、提升气度。苏洵年轻时常常游历名山大川,回到家中便给苏轼、苏辙两兄弟讲述旅途见闻。苏轼、苏辙长大后,苏洵还带领他们游历名山古寺,走访名师高仕。公元1059年,父子三人进京,走水路出三峡,苏轼、苏辙玩赏沿途风景的同时,时常吟诗作词。江上航行完毕、弃船登陆时,苏轼、苏辙已经作了诗歌百首,名之为《南行集》。


(赵林)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