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十月初二 丑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三宝”践初心

——记中石油管道局管道二公司中牟基地技术装备处副经理李永轩


李永轩(右一)与业务骨干为“带病”设备体检做保养(吴鸽摄).jpg

李永轩(右)为“带病”设备做保养。


从2008年入职时跟着老党员学修焊机,到如今带领团队撑起中石油管道局管道二公司中牟基地焊培与设备管理的“半边天”,技术装备处副经理李永轩用17年时间,把“初心”酿成三样“宝贝”——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团队的“贴心”、对创新的“用心”。

责任心——承老党员精神,把每一件事干到极致

“辛师傅说‘机修厂我干不好,没人能干好’,这句话我记了17年。”李永轩坦言,老党员辛克志的“责任心”,是他入职后学的第一堂课。

从那以后,“干到极致”成了他的标准:修设备,他会把每个零件拆干净、擦仔细,直到设备能“顺畅运转”;改场地,他会反复测算电桩间距、调试小车位移,直到学员操作“顺手省心”;管团队,他会逐人梳理信息、逐个对接项目,直到员工“有岗可上、有活可干”。

贴心——待员工如家人,待设备如“战友”

“这些设备不是‘铁疙瘩’,是咱们的‘家人’,更是施工的‘武器’。”这是李永轩常挂在嘴边的话。机组培训期间,1422mm坡口机“带病归队”,他带着团队拆零件、除油污、换部件,硬是让“老设备”换新颜;为延长刀杆垫片寿命,他去废品收购站 “淘宝”,还拨通钢材厂电话,只为找更耐用的材料;6月的高温天里,他和员工一起卸轴承、擦钢珠,手上沾着油污也不在意——“多擦干净一点,设备就能多‘用’几年。”

他深知设备的重要性:“少一台设备,就要租一台,一天租金够养2名员工;自动焊配件贵还易丢,不管好就是浪费。”于是,他牵头组建维保团队和专用配件库,和员工一起搬架子、抬箱子,把杂乱的配件归置得井井有条。白天盯培训、晚上理问题、间隙修设备,连轴转的日子里,他从不说累:“我是党员,就得带头扛。”

用心——盯紧“痛点”创新,让效率提上来

“以前培训,发电机嗡嗡响,柴油味飘老远,组对一道口要近一小时,效率太低了!”李永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刻琢磨“升级招”。

他带队改场地:铺电缆、立电桩,告别“油老虎”时代,环保又省钱;引设备:上遥控移动平板小车,钢管位移“灵活转”,吊装难题迎刃而解;改工具:给防风棚加万向轮、气瓶支架,既省人力又保质量——一系列创新后,培训效率翻番,还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公司重组改革后,团队规模从 104人扩至229人,李永轩立刻建“人员动态表”,精准对接项目;为扩产,他组建土石方机组、送员工培训上岗,人员上线率提速;为强业务,他向国家管网人员取证,让培训业务“走出去”——每一个创新瞄准“破局”,每一次行动向着增效。

17年里,他从“跟着学”到“领着干”,从修设备到谋发展,用责任心扛住责任,用贴心凝聚团队,用心破解难题。

这份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扎实”;这份价值,没有惊天动地的成果,却有“点点滴滴的提升”。它是国企员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写照,更是推动全局管道事业不断向前的“微光”——千千万万如李永轩般的“微光”汇聚,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星河”。


(吴鸽)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