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中油电能广西钦州62万千瓦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圆满完成

10月8日,在遥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地区的高山上,随着3000吨轮式起重机巨臂高擎,98米长的风机叶片凌空展翼,与112颗轮毂螺栓精准咬合。至此,大庆油田中油电能承建的广西钦州62万千瓦风电项目的首台风机吊装圆满完成。这标志着中国石油首批集中式山地风电项目迈入主体施工攻坚期,正在加速推进。
广西钦州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是大庆油田贯彻落实中国石油“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大庆油田向“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转型的新“标杆示范”,更是助力在桂石油石化企业碳减排需求的“关键落子”。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3.1亿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量69.05万吨,相当于种下384万棵生态树,将为华南能源结构优化注入“石油绿”动能,并成为央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守护生态环境的又一典范。
广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生态保护和民族团结实践,展现绿水青山与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独特风貌。在广西这片绿水青山守护重点区、多民族聚居地,项目开发建设既要遵循“三区三线”政策要求,更要努力适应地方民风民俗。为此,中油电能广西新能源项目经理部创新打出“地企联动+网格化管理+工作专班”组合拳,13个工作组“点对点”扎根村镇,累计优化设计160余次,让风机点位精准避让生态与农田保护区。在风电项目建设覆盖两市五县45个村镇、场址面积达223平方公里、涉及征租土地超5000亩、迁坟524座的困难情况下,一次次上门沟通、一遍遍方案调整,用诚意与科学赢得地方政府和村民支持,近4000户村民协议签订逾6500多份……“既守好生态红线,又把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里。”中油电能公司广西清洁能源项目经理部经理林朗星的话掷地有声,道出地企同心、创新破局的关键所在。
山地风电施工,难在“地形复杂、经验稀缺”。钦州风电项目总计建设116台钢混组合塔结构风力发电机组,叶轮直径200米,轮毂高达160米。多单位协同难、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难、大件设备运输难……一系列“平原经验”无法破解的难题挡在建设者面前,为此,项目经理部主动“取经”,派技术骨干驻场学习同行业风电建设经验,组织参建单位对标“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标准化作业,将行业先进做法与集团“六化管理”深度融合。从编制52项全周期管理制度,到制定140余项施工管控清单、41项专项方案,再到创新“混塔监造质量管控39条”,项目经理部一步步构建起山地风电施工管理体系,填补集团公司在山地风电施工管理的经验空白。
如今,首台风机矗立山间,中油电能建设者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力量源泉,艰苦奋斗、干事创业,在群山间书写着转型答卷。待到年底,首批风机并网发电,这条蜿蜒群山的绿色能源动脉即将“澎湃发力”——既为大庆油田打造“油气并举、绿色发展”新增长极注入动力,更将为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低碳能源公司、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