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六月十二 辰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解码“三低”油气藏逆袭方程式

——面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难题,长庆油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油气开发从“产得更多”到“走得更稳”、从“精准挖潜”到“智慧升级”


长庆油田榆林气田(第二采气厂)佳县处理站。.jpg

长庆油田榆林气田(第二采气厂)佳县处理站。


上半年,长庆油田原油和天然气同比增长。其中,页岩油产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为油田持续稳产增添动能。

从上世纪70年代“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开发窘境到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从“产得更多”到“走得更稳”、从“精准挖潜”到“智慧升级”,长庆油田每一步发展足迹中蕴藏着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在多年的开发过程中,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写出“三低”油气藏开发的逆袭方程式,让能源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自主创新攻关 打造特色技术系列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致密程度堪比“磨刀石”,属世界级难题。长庆油田通过打造低渗透、特低渗透、超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开发的科技创新高地,让“三低”油气藏释放出巨大潜力。

长庆油田以新的能源结构、新的系统形态、新的产业体系、新的治理体系为抓手,以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统筹布局科技创新项目攻关方向,围绕集团公司“SEC储采平衡、老油气田‘压舱石’、页岩油气革命及采收率再提高”四大工程,结合油田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及“5310”科技创新工程,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度,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长庆油田聚焦盆地非常规油藏,不断完善理论认识、深挖区块储量潜力。通过科技赋能页岩油开发,高效实施页岩层系岩相组合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深水页岩微观沉积构造精细解剖,有效助推了纹层型、泥纹型页岩油勘探突破,完成庆H41平台国内首个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建设,首次揭示人工裂缝集群式分布特征,为页岩油技术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在实践中创新,也在创新中突破。长庆油田已形成多项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以“持续生烃、箱式封存、源储藏一体”成藏认识为基础,形成关键工程技术系列,在鄂尔多斯盆地开辟万亿立方米规模增储领域;防塌优快钻井和压裂实用技术,让重点勘探领域钻井周期从89天缩减至35天;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碳酸盐岩气藏、低渗砂岩气藏”高质量开发调整技术体系,让气藏综合递减率同比下降0.2%;创建的“1+4”气田开发多专业技术支撑模式,使2024年产能完成率达到102.3%。

完善管理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

5月中旬,在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长庆油田携创新成果首次独立参展,可溶球座、智能电加热装置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及实物模型,引得众多嘉宾驻足关注。

近年来,长庆油田出台涵盖科技项目、成果奖励、知识产权、过程激励、成果转化及科研选商等全过程的制度10余项,进一步健全激励保障措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奖励和创新产品内部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通过扎实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转型升级,精心设立30余项开放课题,加速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试验田”。通过统筹推进油气产业升级、新能源事业壮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培育,引领建成国内首个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完成国内首个“氢代油”绿色钻井试验,推进战略资源开发和氢能示范工程,“第二曲线”加速上扬。

长庆油田扎实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转型升级,聚焦深层天然气、页岩油等盆地资源接替领域,设立6个院士合作研发项目。通过强化新领域产业平台建设,为甘肃页岩油领域油气勘探技术的研发增添研究平台。通过构建平台梯度培育体系,为推进陕西省低渗透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低渗透油气藏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持续助力。

聚焦产学研用 科技成果转化创效

长庆油田坚持长期主义,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构建立项、研发、应用、反馈、推广的闭环管理机制,打造科研生产联合体,用好机械总厂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让新技术直抵生产一线,应用效果及时反馈科研团队,形成成果转化“直通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完全项目制”“揭榜挂帅制”,赋予专家人才科研技术路线决定权、团队组建权,赋予团队绩效考核与资金分配决定权,建立科研项目物资采购、人员选择“绿色通道”,让科研人才攻坚克难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长庆油田通过启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创效项目申报工作,加速DMS可溶球座、滑溜水压裂液体系、水处理装置、在线微凝胶调驱剂等17项科技成果转化创效项目落地,在强化成果研发单位、转化单位、使用单位之间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大成果转化效益奖励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创效水平。

长庆油田紧跟当前数智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智能化技术应用。长庆油田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通过创新“智能体+工作流+知识图谱”的全新工作模式,启动上千个智能体开发,实现10万余口油气水井100%数字化覆盖、2424座场站无人值守。


(杜嘉 张军)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