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六月廿四 卯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湿地重生

——大庆油田水泡子植树生态修复一体化掠影


李树森仔细观察树苗,爱不释手。

李树森带领志愿者团队繁育杞柳树种。

大庆油田“水泡子植树育林繁草”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一体化。


4月的大庆,春回大地。果午湖畔,冰水相间,野鸭嬉戏,仿佛沉醉于明媚的春光。李树森,原大庆油田生态建设会战指挥部总负责人,8年前曾带领团队在盐碱地植树造林,如今他重返生态建设一线,牵头组建志愿者团队,计划义务植树百万株,为生态建设发挥余热。

大庆油田水泡子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普通树种难以存活。但杞柳根系发达,能穿透盐碱层;芦苇固碳能力强,二者搭配,加上改良土壤技术,可有效恢复生态。李树森团队日夜奋战,白天扛苗、挖坑,晚上借助设备扶正、浇灌。他们历经多次试验,筛选出耐盐碱的树种,采用“阶梯式种植法”,使植被存活率从37%提升至89%。他们还引入害虫天敌,用生物制剂防治虫害,保护湿地生态。

大庆油田生态环境管护公司对旱柳情有独钟,其形态挺拔,耐寒能力强,根系发达,能在湿地土壤中稳固生长。据生态修复工程师姚琴介绍,芦苇是大庆湿地的“原住民”,对净化水质、稳固堤岸、为鸟类及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荷花的根系能形成天然过滤网,每平方米荷花田能净化0.8吨含油污水。

如今,水泡子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站在“马鞍山生态区”瞭望塔上,抽油机与白鹭共舞,输油管与芦苇同框,红叶谷正等待着春天的唤醒。塔旁的大棚内,无花果、蟠桃等反季生长,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王志田 徐媛媛 程宏凯)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