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闰六月初六 卯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我是党员我先行

——记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第三工区高24中心站站长刘新勇


小站“当家人”.jpg

2月6日,在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第三工区高24中心站,站长刘新勇在北风呼啸中踏上巡检之路。此刻,室外温度是零下11摄氏度。

压力、温度、出液量……刘新勇细心记录着每口油井的生产数据。眼下正是夺油上产、迎战寒潮的关键期,作为站长和一名党员,他深知肩上的责任,加密巡检,必须冲在前,给员工打个样。

想打好样,并非易事。高24中心站位于曹妃甸区一农场六队,距离第三工区办公驻地约7公里,属于偏远井站。该站管理15口重点井、19个储油大罐和1座集液站,都是重点保护对象。2024年11月以来,针对低温天气,值晚班时,刘新勇在中控室数字化系统巡检的基础上,还要加巡2次,对每台设备、每口油井进行“看、听、摸、查、嗅”,及时发现并处理断皮带、断电、加热炉故障等情况,保障生产运行平稳。

油井生产的原油密度大、黏度高、流动性差,导致盘根易损坏。刘新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耐心请教技能专家,找数据、跑现场,没日没夜围着流程、设备转,最终和同事共同研制出稠油井专用盘根。新盘根使用后,油井盘根更换周期从1天延长至6天,大大提高采油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去年冬天,赶上高24-3平台的外输加热炉和气液分离器投产试运行,40口油井需要重新放压连头。刘新勇放弃倒休时间,冒着严寒带领员工一一解决现场问题,配合施工队切改管线,一干就是两天两夜。

高24中心站设有井站食堂,遇到厨师不能正常到岗时,刘新勇担心去第三工区办公驻地用餐来回时间过长会耽误工作,便变身“大厨”为员工烹饪可口的饭菜。包饺子、蒸包子、蒸花卷,他每天换着花样让员工吃饱吃好。

“作为小站‘当家人’、一名拥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必须时刻谨记“抢在前、干在先”;无论何时,不仅要管好井,更得护好人,让油井和员工都能‘平安健康’。”多年来,刘新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忠诚地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和承诺。


(杨军 邢荣霞)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