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大庆石化合成氨装置区单班氨产量最高达525吨,单日氨产量最高达1567吨,装置实现稳定高负荷平稳运行。化肥运行部创新构建“1+6+4”工作模式,大力推进党支部建设,深化改革成效凸显。
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大庆石化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落实CCUS重大科技专项,新型抑焦炉管自主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催化剂国产化攻关,4项进口催化剂首次实现国产化替代。乙烯装置脱瓶颈及下游配套项目建成中交,乙烯总产能达到138万吨/年,E3装置乙烯能耗降至587.5千克标油/吨以下,达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编制《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建设。α-烯烃、POE项目完成可研专家评审,锂电池隔膜聚乙烯生产设施优化等改造项目取得新进展,C2回收项目破土动工,产业链向中高端加速迈进。
新材料竞争力不断提升。大庆石化本着“通用产品王牌化、特色产品高端化”的发展目标,积极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着力打造“产品巨人”。2023年,大庆石化研发锂电池隔膜料、中门尼氯化聚乙烯B型料等新产品7项,放大19G、2820D等19项新(高效)产品产量52.2万吨,生产牌号为DQDN3711、UH060P等的11项新材料产品4.08万吨。上半年,大庆石化持续扩产DQDN3711、19G等新(高效)化工产品,增效6257万元。成功开发QL505PR、特种功能纤维等4项新产品,完成全年考核任务。其中,微交联低雾度茂金属聚乙烯树脂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前景良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优势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