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六月十九 卯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革新达人”杨振伟

53908a83-7b67-4d98-b873-bc982052cbfa_middle.jpg

杨振伟带伤在厂区4万吨聚丙烯装置建设工地检查工作。


大连石化退休老人杨振伟退休前是一个“革新迷”。1956年,他荣膺石油部先进工作者殊荣,出席北京石油系统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3年,杨振伟技校毕业分配到大连石油七厂热裂化车间当操作员。当时,车间的装置有几个点会同时着火,杨振伟巡检时格外细心。

一次晨检时,他发现分馏塔入孔处似乎有一条裂纹。因为不是很确定,他蹲在那里仔细观察,直到确定是裂纹,迅速报告给班长,避免一次事故。当时装置设备比较陈旧,隐患层出不穷。怎样消除那些安全隐患?杨振伟夜不能眠,反复思考这些问题。他查资料、找数据,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终于研究出“安全运行法”,即先检查重点部位,后检查一般部位。后来,他在重点部位确定重中之重,对重点部位15分钟检查一次,对一般部位半个小时检查一次,对于常规检查1个小时一次。

杨振伟平时就爱动脑筋、琢磨事儿。他根据料罐带水情况与原油含水量化验结果,进行量变分析、及时排水等操作,避免因操作原料泵失衡而导致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安全运行法”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在全厂推广,收效明显。后来,石油部专门派人到大连石油七厂总结经验,写出《杨振伟和他的科学运行法》一书,并很快在全国石油系统推广。之后,杨振伟又创造出“巡检挂牌制”。这种方法和制度就是后来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巡回检查法”。

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和成就感让杨振伟越干越起劲。当时,车间冷却槽总是漫水,造成仪表失灵,使生产质量和安全受到很大影响。能不能在冷却槽里安装一个自动报警器呢?杨振伟的这个设想得到车间领导的大力支持。车间派出一名仪表工配合研制安装。他俩把冷却槽水位划分为白、绿、红三个区,水位低到白区就响铃闪灯,提示要加水,绿区是正常水位区域,红区是水要满了,水位到红区,就响铃闪红灯。此后,冷却槽受控于人,再无漫水现象的发生。

杨振伟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善于思考和沉淀。他充分利用热源,将一个旧换热塔应用到裂化流程里,实现冷的原料油和常压塔顶热的油气换热,使热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不但节约冷却水,而且减掉一个冷却槽。这项革新成果一直被应用到1984年。


(赵仕华 宋连仲)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