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700102钻井队主任工程师王光北
钻井队工程师王光北(右)与同事讨论技术方案。
6月3日,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700102钻井队承钻的GY16-Q9-H47井正在紧急施工。
056米、4057米、4058米……已经110天没有下井的主任工程师王光北盯着屏幕上不断增加的井深,心情明亮又欢喜。还有600米完钻,他和同事们正努力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王光北33岁,工龄12年,党龄却有13年。“我在学校时就入党了。”他戴着眼镜,笑起来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显得皮肤的颜色更深几分。
2011年,他从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钻井队,从最基础的岗位干起,经过8年磨砺,2019年开始走上钻井工程师岗位。
戈壁广袤、荒芜、风沙大。夏天40℃的高温能烤化一切,冬天-40℃的严寒能刺入骨髓。钻井行业远离城市,单调枯燥,身边的铁家伙动辄几十上百公斤,危险性大,这一切都在考验这个来自东海之滨的山东小伙。
朴实的王光北牢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没有想过退缩,他打大钳、搬吊卡,什么工作都学;洗套管、排钻具,什么重活都干。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干起活来棉袄里面都是汗,十几年间,辗转于准噶尔盆地各个区块,攻克一道道难关,打成一口口井,刷新一项项纪录。
2023年,王光北在滴西碰上一口采气井。施工中,这口井表现出“地层疏松、裂缝发育、地层应力差”等等油气开发难题,刚跟着队伍从100多公里外转战而来的他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层位一分析,一趟钻一讨论,更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谨慎地对待每一个细小环节。
然而在井深2000多米时,钻井液还是以每分钟0.5立方米的速度持续漏失。“井漏的发生,让本就复杂的地下情况变得更加棘手。”他说。
酷热的夏季,白天高温炙烤,夜里闷热难耐。在灯火通明的井场,王光北冲锋在前,汗流浃背地与地层较真、碰硬。经过4个日夜,最终找到压力平衡点,解除井下的复杂险情。他走下钻台的时候,如释重负,一阵疲惫感袭来,身体几乎连站都站不稳。
岁月如梭,时间定格在2023年7月7日12点,当参数仪跳出“3901米”的时候,他和同事们兴高采烈,历时51.3天,他们再一次显示出“真功夫”,又啃下一块“硬骨头”!而且缩短工期17.7天,提速25.66%,创造两项区块钻井纪录。
今年4月28日,王光北随着井队由新疆远征辽河。现在,钻机正坐落在一个三井平台上,周围是绿色的农田,和新疆的风景大为不同。虽然从戈壁到沃野,然而对于入党多年的王光北来说,改变的是打井的环境,不变的是为祖国找油找气的初心。
“身为一名党员要有精气神,干钻井工程师要有责任心,要敬畏,要严谨。”王光北虚怀若谷。
王光北施工的水平井井段要打2000米,摩阻更大,偏移距600多米,井底下要绕障,风险也更大,这是他从前没有遇到过的,又是一个新挑战。他信心十足,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迈入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