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六月十八 卯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守望人生

——记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化工研究院彭煜


在做沥青项目研究的彭煜 (5).JPG

2005年,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的彭煜,步入克石化炼油化工研究院沥青所。作为中国石油最大的沥青生产基地,微表处改性乳化沥青、新型节能环保道路沥青、硬质沥青、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专用硬质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机场改性沥青……克石化研制出的十几种沥青拳头产品,就是出自彭煜和他的沥青研制团队。17年来,彭煜和他的团队研制的沥青先后用到乌鲁木齐机场、“大美青海”建设,成功供货巴基斯坦最大水电工程SK水电站、新疆首条高速公路S21线等重点工程的项目建设。在道路沥青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研究上,彭煜渐行渐远。

自2004年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项目立项,到2016年SBS改性乳化沥青项目开题,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工业化应用历经四次失败。

2009年,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第三次工业放大试验,这次是在哈尔滨。在几乎尝试国内外所有沥青乳化剂无果之后,彭煜与项目组成员一道终于攻破该项目的技术难关,自主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微表处慢裂快凝型沥青乳化剂,在充分认识东北常用沥青、砂石、水质和现场施工因素的基础上,项目组首次成功完成试验路铺设,这次成功,对彭煜和他的团队而言,真是等待得太久。

走在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铺设的黑亮路面上,彭煜抑制不住成功的兴奋。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摸索,五年后,彭煜将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项目升级为SBS改性乳化沥青项目。

2016年,彭煜对SBS改性乳化沥青进行首次工业放大试验。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20吨的SBS改性沥青在公司完成生产并拉至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魁道路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初试生产4吨SBS改性乳化沥青后,彭煜和他的团队成员对其进行实验室拌和、摊铺及残留物性质测试,在所有关键指标合格的情况下,继续完成SBS改性乳化沥青工业放大生产。

经过六百多公里的长途跋涉,SBS改性乳化沥青被拉至博乐的阿拉山口。早已在施工现场等候的彭煜和他的团队成员正殷切地期待着罐车卸货,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鬼影般的恶梦——“黑色牛奶”变成 “黑色豆腐脑”。

60多度的罐温,加上长途摇晃,罐内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彻底破乳。

回到所里,不甘心的彭煜找来震荡摇床,自配水浴培养箱,并发明高温摇床热储存试验方法,成功地模拟出SBS改性乳化沥青的热储运过程,找出导致这次失败关键因素——热冲撞。

2017年,这个一直以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难题,被彭煜和他的团队成功攻克,由此申报的专利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发布。

2021年,由彭煜负责的《化学法改性克拉玛依沥青研究》和《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的两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喜结硕果,显著降低公司SBS改性沥青反应温度,提高SBS改性沥青质量,建立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快速检测方法,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对生产过程能及时监控和调整,对产品验收能实现快速检测和质量管控,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新产品的问世,远非一个奖项可以说明科研人的酸甜历程。单就“符合欧洲标准EN13924硬质沥青的研究”项目,为解决硬质沥青的复合模量和疲劳性能这一对矛盾性技术指标,彭煜前后就花费长达六年的时间,几乎尝试所有的沥青加工工艺才得以解决。也正因为这个项目,让克石化参与制定首个国家标准——道路用高模量抗疲劳沥青混合料。成为行业产品的领跑者,不如成为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者,让自己受益的同时,也引领着整个行业雨露均沾。这是彭煜最引以自豪的事。

17年风雨兼程,与黑黝黝的沥青“长相厮守”,也让彭煜收获连连。他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理专利6件,获公司级科技成果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一次成功,意味着背后101次的失败沉淀。更多的时候,彭煜和他的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卧薪尝胆,不断探索,找寻通向成功之门的蹊径。


(杨玲)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