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获悉,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积极调研国际国内各大油田中相微乳液研究进展,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对中相微乳液驱机理研究、配方体系优化、采出液处理、评价体系建立等难点问题开展持续攻关。首次引入堆积参数作为体系评价指标,形成中相驱用表活剂评判标准,创新研制无醇低浓度(小于0.5%)的中相微乳液驱油体系,室内驱油效率可达到46.41%,应用于聚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可达15%。
近年来,面对老油田深度开发、新投入资源品质差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持续攻关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储备技术,拓展中相微乳液驱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全面助力老区稳产“压舱石工程”。
该院技术团队在微观与宏观条件下建立驱替模型,揭示中相驱剩余油启动及渗流机理,应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定量表征剩余油的启动界限,明确聚合物与中相体系的相互作用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对中相微乳液驱的基本理论、配方体系、适用条件、调控方法等取得全新的认识。该技术无论是低渗透率油藏还是中高渗透率油藏均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还可用于化学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今年,新疆油田开辟部署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原位中相微乳液驱先导试验区。该院依托股份攻关性应用性科技专项,科研团队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后续研究工作,加强室内研发与现场跟踪,竭尽全力为中相微乳液驱油技术规模化应用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