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针对长期高效开发,注采矛盾突出,存在腹部低渗砂岩储层内发育大量天然裂缝、注水井注入压力普遍偏高、单井生产差异大等诸多难点,开展深部调剖工作积极改善开发效果。
该院研究人员首先针对通道复杂的问题,创建复杂断块油藏小断层多元耦合识别技术,首次建立裂缝—孔隙型复杂储层通道识别标准,利用数模软件中的流线追踪算法,对油藏3种通道模式开展驱替流道特征描述,直观反应流场空间变化,实现裂缝—孔隙型复杂储层精细刻画。最终实现通道识别率100%,通道符合率90%以上。其次针对“适度调剖”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创新形成双重介质储层深部液流转向技术,设计三级动用深部调流体系,构建“裂缝通道卡缝封堵、复合通道缩缝分流、高渗条带深部调流”的逐级动用深部调流方法。结合成果与现场实施情况,依据“运移到位、适当封堵”原则,制定不同级次调控对药剂体系技术指标要求,奠定复杂通道下逐级深部调控的实施基础。最后为保证现场调剖效果,集成创新区块整体深部液流转向保障技术。依据各断块情况,制定合理的保压政策,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回升至80%,满足调剖需求;对于弱动用方向采油井实施压裂长度可控、位置可控、方向可控的水利喷砂压裂引效,配合调剖液流转向。
该项技术应用到现场后,增油效果显著。石204井区油藏整体流线显示,平面波及效率提升45%,油藏含水下降6%,累计增油6000余吨。预测最终采收率22.35%,高于原方案18.89%,生产形势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