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新中国第一支女子地震队2254队合影。
1975年,在“工业学大庆”的高潮中,物探局派出一支代表团到大庆油田参观学习。代表团成员陈素芬参观大庆油田女子采油队、钻井队后,萌发一个想法:我们也可以组建一支女子地震队。回到单位后,她把这个想法报告给物探局第一指挥部领导。领导研究后,决定组建新中国第一支女子地震队,并责成陈素芬负责筹备组建女子地震队的工作。
陈素芬对组建女子地震队充满信心。不到半年时间,她在指挥部范围内挑选96名优秀女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不超过25岁,全队平均年龄20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地震队。陈素芬为该队指导员,队长是孟月茹,副队长是陈早兰,副指导员是牛喧。就这样,新中国第一支女子地震队2254队正式诞生。
这群刚离开家的小女孩,满怀喜悦和憧憬来到女子地震队,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勘探队员。可是,一到野外工地,她们就发现石油勘探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
地震队野外工种有钻井、测量、放线、仪器、司机等,没有一项工作是轻松的,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劳动。当时,西部地区的地震队几乎没有女职工。这意味着不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最主要的是野外勘探工作消耗体力多,非常艰苦,不适合体弱的女同志干。
队员冬季要战严寒,夏季要斗酷暑。早出晚归、风餐露宿,勘探地点高度分散,没有正常的生活作息,全靠队员年轻、拼体力。测量员要身背肩扛仪器、设备,每天行走十几公里,路还不是平坦的马路而是农田。放线工要身背几十斤大线、检波器,来回奔跑在测线上。华北地区河渠纵横、沼泽地多,放线工必须背着大线趟水过河。不论女孩身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得无一例外地渡河放线。后勤组的女工虽不用每天出工,但是拉煤、拉粮的车来后要组织人力卸车。一个麻袋百十来斤,真是望而却步。
最劳累、最辛苦的是几位队领导。白天,她们和女工们一起出工劳动,晚上要开会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还要抢修设备,休息时间非常少。多数队领导都是初次到小队任职,组织野外生产施工的经验不多。加上普遍年龄较小、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勘探工作又如此艰苦、遇到诸多困难,队员中产生想家思想、离队思想在所难免。
上级领导时刻都在关心女子地震队,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和帮助。对身体不好的、有病的队员,以及部分队领导和女工进行调整。后来,队里由程玉凤担任指导员,房丽华担任队长。她们和前任领导一样,像老大姐一样关心和爱护姐妹们,带领大家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战胜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勘探任务。女子地震队连续两年被评为物探局先进集体,获得“铁姑娘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