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获悉,新疆油田开展的首次烃气驱化学封窜效果喜人。截至2024年1月29日,对比气窜阶段,封窜后注烃气生产58天,井组累计增油近400吨,累计降产气量20余万方。
据了解,2023年11月底,新疆油田针对水平井体积压裂后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问题,结合注气提高低渗致密油藏采收率这一重要技术手段,在玛18井区开展2注7采水平井烃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为有效控窜,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科研人员前期先开展封窜技术对比优化,确定能有效控制气窜通道、调节注采剖面后实现扩大驱油效率的化学封窜技术作为主要解决烃气驱气窜方法手段。同时,研究团队开展化学封窜体系优化工作,并结合地质认识,最终确定首次封窜体系类型及注入段塞、速度、压限等工艺参数。施工期间,科研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确保现场化学封窜的顺利进行,封窜后注气压力提升4-7兆帕,生产井组日气窜量降低5000余方,日增油量近7吨,满足烃气驱封窜预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