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
1月9日获悉,2023年,新疆油田储气库公司为提升高峰调峰能力,精细编制增产方案,对3口低产井开展储层改造措施,实现日增产60万立方米,为顺利完成集团公司高峰调峰能力的考核指标、彰显储气库保供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HUK3井是其中的一口注采井,措施前,该井注不进采不出,技术人员对注采井增产潜力摸排时发现这口井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决定对该井实施酸化压裂改造试验,力争恢复注采利用。
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密切跟踪措施进度,工艺流程衔接有序,对措施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相关结论和成果,为呼图壁储气库低产井储层改造提供技术支撑。(薛梅)
新疆油田采油一厂
1月上旬,新疆油田采油一厂微生物缩膨技术应用完成先导实验、扩大实验,已累计实施18井组,水井降堵效果明显,区块累计增油7401吨,其中车92西山窑组效果显著,有效推动油田注水工作的开发进程。
据悉,该厂于2019年开始进行缩膨功能菌及配套营养激活体系研究,2021年开展矿场试验,在典型井组CHD3648实施后,油压长期稳定,有效期长达912天,欠注井“解堵+微生物缩膨菌”增注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车362属于中低渗敏感油藏,油稠储层物性差异大,注水开发后压力迅速上升,区块水井欠注严重,采用酸化、水利喷射等增注技术平均有效期仅66天,常规增注措施无法有效解决敏感储层水井欠注问题,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为发挥井群效应及憋压优势,有效扩大波及体积,2022年该厂进行扩大实验,采用注水站拌注方式,车362井区整体实施微生物驱,实施“17注40采”,井组油井见效20口,油井剖面动用得到明显改善。(黄卫红 周萍)
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监理公司)
1月9日获悉,2023年,新疆油田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化钻井技术,在玛湖、滴西、石西区域22个区块99口井开展远程技术支持决策,助力井区三开斜井段平均工期缩短18.84天,提速37.8%,多口井创区块指标。单井机速最高提升58.6%,造斜段最高机速达15.4m/h;艾湖2、玛2井区水平段18趟钻单趟进尺突破1000米。上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新疆油田工程技术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示范。
多年来,新疆油田远程技术决策中心(简称“RDC中心”)积极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转型,为新疆油田钻井提速提效注入新的动能。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攻关研发新一代大数据钻井实时优化系统,配套形成录井数据智能纠偏、工程力学模型动态分析、提速参数实时优选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钻井工程模型和提速优化模型的自动更新计算,实现钻井安全及提速优化调整,为现场施工提供及时的优化分析和科学指导,驱动新疆油田钻井技术水平创新升级。(田龙 高迎春)
新疆油田重油公司
1月8日获悉,新疆油田重油公司采油作业二区九8区近两年恢复的54口长停井阶段增油2.43万吨,吨油操作成本下降7.6%、完全成本下降5.5%,产出投入比从1.46提高至1.54。
据悉,该公司老区开发近40年,随着新增优质储量的逐年递减,如何盘活老区长停井的开井率和生产效果是采油厂抓好老区“压仓石”工程的基础。该公司通过一注多采汽驱复产、改线降回压盘活斜直螺杆泵井、利用射流泵恢复频繁砂卡井等技术对长停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躺平井复开增油增收的经济效益。
优化注汽参数,搭配提效措施。地质人员结合地面生产设备参数,对于后期平面和纵向矛盾导致的低效停产,以油藏有效动用和油井特征为主要依据,针对性开展油井复产和后期注采优化调控,同时借助针对性挖潜措施,实现油井高效恢复和稳产。对980244井组采取一注多采措施,5口井复产有效,阶段产油2369t,单井日产油达到0.96t/d。(吴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