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十月初二 寅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克石化:化验分析迎来数字“春天”

岗位化验人员在将已抄录至油样原始记录本上的化验分析数据再转录到LIMS系统.jpg

未来,克石化油品质量化验分析什么样?2分钟出化验分析结果,10毫升不到的油样能满足全部化验分析需求,人工中转的分析数字记录将彻底消失……

这不是畅想,这是克石化在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发展之路上迈出的实实在在的步伐。

随着克石化新建检验分析办公楼的投用,作为公司生产运行系统(简称MES系统)中的重要子模块——质量化验分析即LIMS系统,也迎来数字化的春天。

据克石化检验检测中心技术员朱建林介绍,新升级后的LIMS系统,通过“化验室仪器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使LIMS系统与分析仪器无缝连接,实现化验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发布,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且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使分析结果更好地服务生产。

这也意味着检验检测中心的57台色谱仪及总氮分析仪、原子吸收仪等近90台分析仪器,将全部通过自动采集系统实现实时化验分析数据的实时抓取,并自动推送到新升级的LIMS系统。

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化转型给现场分析人员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通过人工将仪器终端的分析数据“记录”“中转”录入到LIMS系统的历史将一去不返。这是个足以让化验人奔走相告的好消息。

厂区内30多套装置,每天几百个分析数据,除了要花一定的人力在油品取样、化验分析上外,班组岗位化验人员每天仅将化验分析数据抄录至油样原始记录本、再转录到LIMS老系统上,就需花费一个多小时的精力。

面对化验人员日益突显的人员结构老化、岗位人手紧张的现状,这看似耗时不耗力的工作环节,却成为提升岗位工作效率亟需解决的矛盾。

化验室现场组四班副班长毕晓斌对这种一直以来人工记录转存化验分析,给岗位人员增加的“无用功”有着切身的体会。记录本上一个数据誊错,一个数点漏抄,都可能打破整个化验分析闭环。

12月中旬,新的化验分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投入运行,化验人员曾经的“隐痛”将消失不再。更让化验人兴奋的是,克石化重磅投入的“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也即将在今年年底前投用。

这绝对是打破化验人认知天花板的先进仪器——油样通过该仪器“扫描”,2分钟就可自动读取到油品的闪点、粘度、馏程等化验分析结果,工作效率提升几十倍。

更为惊艳的是,相较以往化验人员至少取100ML的油样进行化验分析,仅需一个针管的样油就足以满足分析全过程,污染小且更为环保。

事实上,10月底,在克石化“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项目的启动会上,该公司领导班子就提出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在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要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挖掘数据潜能、创新业务发展、补齐数字化转型发展短板,打深、打牢、打实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底座”。

毋庸置疑,检验检测中心的化验分析数据率先踏上了该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数字化转型给化验人带来的改变,朱建林有着更为期待的憧憬与信心,“未来,克石化的化验分析有可能是AI机器人在实验室完成各类油品的化验分析。”克石化化验人的未来,可期可盼。


(杨玲)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