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四月二十 午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酸甜苦辣都是歌

——记中国石油首届“感动石油人物”赵博、郑晓丽


赵博和郑晓丽.jpg

2015年,郑晓丽和赵博夫妻二人于浙江大学地质博士毕业后,放弃许多条件优越的城市和单位,入职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选择边疆环境艰苦的油气勘探,成为把油气事业作为人生理想的科研伉俪。他们携手共进,针对塔里木盆地世界级勘探难题开展科研攻关,以创新理论和科研成果,积极推动塔里木油田油气增储上产。

白天看剖面,晚上查资料,两点一线的工作成为夫妻俩的生活常态。赵博的研究区在山地,郑晓丽的研究区位于台盆,两个人经常在上下班时探讨工作,想法不统一时,常常一路“争吵”到家。他们在这种特殊的交流中,往往会迸发出创新灵感。

年复一年,赵博带领项目组厘清博孜—大北转换带的临界楔模式与斜断坡控藏特征,创新性提出博孜—大北的转换带模式。借助这一模式,多口探井先后试获高产油气流,为塔里木油田产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郑晓丽和所在团队则重新梳理整个台盆区走滑断裂分布规律,构思出走滑断裂形成机制,通过高效井、失利井特征分析,总结出断溶体圈闭的油气成藏规律,形成碳酸盐岩串珠状油藏勘探新思路。在新的理论指引下,钻井如同装了千里眼,钻头在8000多米以深的地层精确钻进,分毫不差地直入50米见方的靶心,钻井成功率超过90%,在塔北地区创造又一个勘探奇迹。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地区山峰峭立似刀,沟壑深不见底,垂直落差超过600米,是名副其实的“刀片山”,被称为“黄羊和雄鹰都无法到达的地方”。能否在秋里塔格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对塔里木油田增储上产、跃上年产3000万吨台阶至关重要。

为了用最短的时间确定井位,赵博带领项目组吃住在办公室,白天看剖面,晚上查资料,与后方不停沟通。然而,地质研究资料太少,地层看不清,信噪比低,无法准确建立浅层构造和速度模型。要想取得好的处理成像效果,必须攻克浅层构造速度建模这一难题。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刚在英国完成交流任务的赵博立刻带领3名技术人员奔赴秋里塔格野外采集现场。

时值盛夏,物探队已经进行3个多月的艰苦作业。在踏勘途中,看到野外施工队员扛着几十公斤的设备在最大落差为600米的“刀片山”上施工,赵博紧了紧手中的图件,感到肩负的责任沉甸甸的。顶着炎炎烈日,赵博和技术人员在悬崖上布点,在峭壁上采样,探索地层的变化特征,分析断层的展布规律。

与此同时,在百里之外的另一处山谷中,郑晓丽也在踏勘。每次遇到重大任务,两人肩负的担子更重。

建立精确的三维浅层构造模型,需要海量的地层产状信息。放眼望去,沟壑纵横,能够穿越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深谷数量却不多,稀缺的地质资料对于建立全区构造模型来说如同杯水车薪。

俯瞰群山,赵博的思绪随着直升机的颠簸不断起伏。他回想起踏勘前与郑晓丽就建模问题讨论时,妻子提出可以用高精度地表遥感完成海量数据的快速提取和自动建模顿时茅塞顿开。

回到库尔勒,赵博立刻与团队尝试用新思路建模,郑晓丽帮助其完成核心算法。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几百次的模型修正,他们勾勒出清晰的地质构造模型,仅用3天时间完成超过以往3个月的现场踏勘工作量,一步步还原地下最真实的地质结构,建立起秋里塔格地区高精度三维浅层模型。

至此,秋里塔格地区的地质资料不再是一片空白,曾经的“勘探禁区”变成“找油热土”。

2019年,郑晓丽回到河北涿州履新,在新区及风险研究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赵博始终坚守在塔里木油田,从解释员到项目长,从副院长到院长,身份不断转变。尽管两人分居两地,但仍旧在线上讨论研究,一起探索和拓展新的领域。

2022年,赵博接手风险井位业务。隔着电话线,他每晚都会和郑晓丽分享自己的心情。“哎!最近这口井的显示情况不太好。”2022年底的一次通话里,赵博心系风险井的随钻情况,眉头紧锁地说。

“关于这口井,我是这样想的……”赵博经常向郑晓丽寻求帮助。郑晓丽则会把自己在新的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详细地讲给赵博听,给他新的启发。

“那口井突破了!”2022年12月7日,郑晓丽刚接起电话,就感受到赵博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郑晓丽听到这个消息,发自内心为赵博感到高兴。

多年来,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研究院立足新区新领域,持续加强地质研究、创新地质认识、强化技术攻关,先后配合塔里木油田取得一批预探发现。今年5月,塔里木油田发布“嘉奖令”,对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研究院通报嘉奖。


(刘津彤 魏志红 谢楠)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