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陆梁油田作业区
10月8日,由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班组长(技师)协会立项牵头,研究中心信息室负责实施的推进班组管理系统应用持续深入。通过该管理系统,可及时了解设备异常与现场隐患情况,也可通过平台将当日的许可作业标准、危险源与风险防控精准提示到员工个人,提醒员工作业时的不安全行为,班组整体安全管理能力和自主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今年,该作业区高度重视班组信息化管理建设,从基层班组建设实际存在的不足和班组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出发,通过“互联网+”创新技术加持,全面革新班组管理模式,以“简洁、高效、减负”的智能化设计为原则,打造实现“电脑管理平台+手机终端+APP”的立体化管理,建立陆梁油田作业区班组管理系统,打通企业与班组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作业区班组管理系统已完成测试版,后续将根据测试阶段收集信息完善相应模块,提升班组结构化运行,让整个班组都被“装”进计算机,插上信息化“翅膀”,实现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班组建设更加规范的工作目标。(李小方)
新疆油田采油一厂
截至10月上旬,新疆油田采油一厂生产指标动态系统用户量达400余人,年访问量约64万人次,系统使用前后平均每日减少异常井15口,按照平均单井日产油0.85吨计算,年增油4654吨。
近年来,该厂按照新疆油田公司“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将数字信息化和油田生产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将传统人工数据采集和指标参数分析逐渐转变为自动化、可视化的数据采集及图表趋势分析的油水井管理模式。油田生产指标动态跟踪分析管理系统研发部署上线后,通过两年多的应用、整改、再应用的方式不断更新迭代,系统稳定性及功能得到迅速完善。
该厂信息管理站(自动化中控站)和油田地质研究所联合协作,软件开发人员根据地质科研人员的需求和提供的参数,设计并完善算法,针对油藏不同区块、不同产层及生产情况,按单井产况分成包含高产井、焖开井、停关井、异常井、注汽异常井、新井查询、油井措施效果跟踪等七大类报表,创建30余个业务模块,形成8万余行代码,生成40张数据表,编写41项存储过程。目前,该系统可将全厂油水井海量数据进行高度整合,从以往简单的数据展示、曲线绘制到多维度分析,让原本孤立静态的数据在系统中全面“流动”起来。(许洁)
新疆石西油田作业区
10月10日获悉,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首席技师刘吉祥喜获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新疆区二等奖。本次大赛刘吉祥参赛的论文《基于TRIZ理论解决无电网自喷油井管线析蜡凝管难题》,目的在与通过装置优化和完善最终使自喷油井能利用自身能源解决长期存在的析蜡、蜡堵问题。据悉,本次大赛全疆共有48个项目参赛,奖项由新疆发改委和科协评定。
石西油田目前有60余口生产的自喷井存在管线析蜡、蜡堵现象,常年采取的措施是热洗泵车组进行热洗,按年130井次计算,每年增加额外支出达56.14万元,且严重影响自喷井的开井时率和产量。为攻克此瓶颈,刘吉祥潜心钻研,通过实地综合应用研究后共提出12种解决方案,最终经过方案合并实施确定以加工制作新型小直径多功能油气分离装置和利用法兰以及快速接头,将油气分离装置与加热装置相连实现油气分离的目的。此次刘吉祥过关斩将荣获大赛二等奖,成为石西油田创新创效在基层开花结果的例证。(陈宝才 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