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四月十三 寅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鏖战柴达木

——中国石油东方物探青海探区坚持创新驱动推进高效勘探纪略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油气勘探区域大多位于沙漠、山地、戈壁等无人区。今年,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青海物探处切实履行找油找气职责,按照油田公司勘探部署,始终奋战在高原勘探最前沿,在高原缺氧、恶劣环境挑战中探寻大场面,寻求大突破。

狮新58井区三维项目工区海拔2850—3697米,地表绝大部分为复杂山地,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施工条件极差。青海物探处先后组织12轮次详细踏勘,为项目资源配置、施工方案、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充分依据。8月17日,勘探队员不畏高温,顽强拼搏,按计划开炮,当天完成采集1800炮。

鄂博梁1号三维项目工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工区内气候恶劣、人迹罕至,48%的地表为坚硬如石的盐碱壳地,35%的地表为雅丹地貌。项目运作进入攻坚阶段,勘探人员在硬碱滩放线、“魔鬼城”采集、风蚀残丘推路等急难险重环节知难而进,确保项目高效平稳运作。

青海物探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连续实现西南地区二维、翼东三维、鄂博梁Ⅰ号三维、德乌地区二维三维等项目运作过程的无缝衔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其中翼东三维项目仅用21天就完成10.3580万炮采集任务,最高日效6220炮,平均日效4932炮,创造柴达木盆地可控震源三维地震采集项目日效新高。

柴达木盆地受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三山挤压,油气储存条件整体呈现“薄、多、散、杂”等特点,诸多世界级勘探难题汇集在这里。青海物探处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解决技术难题,建立“一项目、一试验、一优选”工作模式,由点及线至面开展系统试验,选取最佳采集参数和最优技术方案,为采集优质资料夯实基础;针对不同地区地质特点,分类制定及实施各区带物探技术应用策略,形成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有形化技术成果。

青海物探处充分发挥探区采集处理解释全链条优势和地震地质一体化优势,针对盆地三大含油气系统,围绕英雄岭碳酸盐岩、阿尔金山前基岩、柴西碎屑岩、三湖砂岩生物气四大领域,潜心研究,持续攻关,形成以英雄岭复杂山地三维地震技术为代表的4项特色物探技术系列,为青海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针对柴达木盆地特殊地表地质条件,青海物探处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突破世界级勘探难题的关键,久久为功,攻关不止。横波勘探号称“地球物理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解决构造成像、提高多储层分辨率的勘探利器。为确保横波项目顺利运作,东方物探公司、青海油田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采集处理解释装备研发多部门协同的一体化风险合作领导小组,量身定制、自主研发全球首款大吨位横波可控震源,统筹调集国内外所有横波勘探电子设备,集中技术攻关。

青海探区组织强有力的横波技术团队,拟定多套施工方案,进行多次桌面推演,在最短时间里拿出有效解决方案,一举攻破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圆满完成全球首个大型九分量纵横波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获得全球首次高品质横波资料,助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天然气勘探取得近30年的实质性突破。

    目前,东方物探在青海探区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两宽一高”可控震源低频勘探技术、单点高密度采集技术等数十项新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得到推广应用,广泛应用集成LiDar数据、无线节点、AI智能识别、无人机等多项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推进高效勘探、效益开发。


(谭晔 段国东)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