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六月廿五 寅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怀念老班长

4554266_zengq_middle.jpg

班长倪洪富(中)带领员工维修旧阀门。


1976年5月,我从铁法调到铁岭,到了当时的东北输油管线指挥部辽宁第一管理处,分配到水暖班,也就是锅炉房。当时担任水暖班的班长是倪洪富。倪洪富是执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典范,那时是“全国学大庆”的年代,倪洪富带领我们把水暖班建设成“学大庆先进班组”,成为“标杆岗位”。锅炉房的墙上挂有几面流动红旗,有东北八三管道局(东北输油管理局前身)颁发的,有辽宁一处颁发的。倪洪富曾荣获“东北八三管道局标兵”称号。

跟着班长倪洪富,我学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石油管道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年夏天,采暖管道的维修都是我们自己干,没有外包的说法。挖沟、掀水泥盖板、拆除旧管线、铺设新管线、防腐保温、焊接打压、采暖沟复原等活又脏又累。班长倪洪富总是吃苦在前,脏活累活抢着干。

每年冬天的采暖管理期,倪洪富对锅炉、水泵等设备管理都十分严格。他常说,锅炉属于高压设备,来不得半点马虎。

有一次,锅炉炉膛结焦,按要求得炉膛温度降下来才能处理。可倪洪富认为,冬天采暖非常重要,炉膛降温时间长,用户就得挨冻。他没等温度降到标准,就披上湿麻袋钻进炉膛处理结焦,一直坚持到处理完毕,他浑身都是汗水。

倪洪富对工作的严细认真在当时的维修队有口皆碑。冬季采暖期,循环水泵昼夜运转。按照红旗设备标准,水泵密封圈滴水每分钟不能超过五六滴。当时的三号水泵也是红旗设备,我们发现泵盘根处滴水超过规定值。倪洪富蹲在“嗡嗡”响的水泵旁观察,不时用扳手紧一紧,发现盘根线磨旧了就换上新的,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决定彻底维修。旁边有人小声嘀咕:“多滴几滴水算不了啥,何必大拆大卸呢。”倪洪富说:“大庆人是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也不能含糊。”说着就动手把水泵拆了。经检查发现,滴水超标是轴套磨损造成的。我们马上换新的轴套,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维持红旗设备的高标准。后来,这件事被写成报道,刊登在当年的《管道工人》(《石油管道报》前身)第76期上。

倪洪富还带领我们用废旧材料在锅炉房后面一个夹空里盖了个小仓库,把散放在各处的旧阀门、废管件等物资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货架上。他带领我们对废旧物资逐件进行检查,能修的修,能用的用,不能修不能用的就把零件拆下来,装在其他适合的地方。那是一个提倡“修、改、代、造”的年代,讲究勤俭节约。

当时维修队的各个班组都有黑板报,倪洪富安排我负责水暖班的黑板报。板报的内容都是他策划的。他告诉我怎么安排版面、写些什么内容。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我们班的板报经常在队里评比中获得好评。管理处宣传科的人来采访,我们的板报还登上了《管道工人》第80期。

我在班长倪洪富身边仅仅工作短短两年,他那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优良品质却影响了我一辈子,让我终身受益。

(王永清)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