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获悉,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根据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的2022年天然气专业标准体系表的整体布局,积极与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专家沟通交流,承担天然气中苯系物、C6至C8组分和微量金属元素3项国家级标准研究项目。
今年,该院积极找寻苯系物等组分冷凝析液的关键工艺环节,优化天然气深冷处理技术,科研人员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天然气中苯系物等组分进行分析检测。优化样品采集、进样温度和检测参数等分析条件,建立天然气中苯系物和C6-C8组分的检测方法,为评价天然气脱水、脱苯回收等工艺过程的运行状况提供依据,为深冷处理工艺参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提高烃露点预测的准确度,保证天然气能量交易的公平性。首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气中苯系物含量,通过优化仪器设备条件,实现检测准确度误差由±15%降低至±5%以内。
为准确检测天然气中微量金属元素,科研人员重点攻克天然气中微量金属元素的高效富集难题。自主设计定制U型、插入型、变径型3种具G2介孔砂芯的气体吸收瓶,利用介孔材料的多孔通道作为气液反应的“微型反应器”,解决天然气中金属元素在溶液中吸收富集的难题。同时,从平行采样装置设计、吸收液选择和气体吸收条件等方面着手研究,建立一套溶液吸收法吸收天然气中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6.2%到15.0%,液体加标回收率91.7%到97.4%。实现天然气中微量金属元素的高效富集和准确定量,促进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