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技术人员自主筛选出7种本土菌种,实验结果表明,驯化得到的本土菌种降油率在70%以上,比公司现用工程菌降油率提升20%以上,为进一步降低水处理成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该院科研人员开展微生物DNA测序,确定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分别在石西油田和采油二厂提取油泥样品,经培养基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和宏基因组分析,明确采出水本土微生物资源信息。此外,团队开展本土菌选种和驯化试验,分别从现场的含油土壤、采出水、油泥样品中,经过多次富集、筛选、培养,从石油降解混合菌中富集、筛选单一菌株,初筛得到3种降油率大于70%的单菌,4种降油率大于80%的单个本土菌落。与现场应用的工程菌进行效果比对,发现筛选出的单个菌落的石油类降解率均高于现用工程菌,降油效果突出。
据悉,新疆油田现有17座稀油产出水处理站,绝大部分采用“重力除油—混凝沉降—压力过滤”处理工艺。微生物水处理技术具有药剂成本低、油泥产生量少等优点,吨水药剂成本相比于常规工艺降幅达到95%以上,目前,新疆油田已有5个处理站应用工程菌处理采出水,出水水质稳定,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下一步,该院科研人员将继续开展种菌选育工作,开展优势菌落的复配试验,配制出适应于现场水处理系统和具有高降油率的复配菌落,同时开展现场试验,建立具有新疆油田特色的微生物水处理工艺技术,为油田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