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华(左二)向《中国摄影》记者和厂领导汇报新闻报道工作。
1964年,18岁的张启华前往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培训结束后,张启华分配到采油二厂45队,铁人王进喜打的第一口井——萨—55井就在该队。在师傅的带领下,他认真学习操作,3天就能顶岗。工作1年后,他开始给大庆《战报》投稿,稿件不断被采用,被厂政治部注意到,要调他去干宣传工作,可基层单位不放人。
1968年的一天,厂里突然来了辆车,二话不说把行李和张启华一起“抢”到政治部,负责宣传报道。这一干就是19年。为扩大宣传报道面,最初他每月组织基层二三十人的培训班亲自授课,培养一批优秀政工人才。1970年初,他被聘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大庆油田特约记者。有一次陪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去钻井二大队采访铁人王进喜。“铁人说的话,落到纸上就是好文章。”张启华激动地说。铁人蹲在一条长凳子上,讲生产工作情况滔滔不绝,说了许多经典的话。张启华想,这要有个相机能把这些经典的瞬间拍下来就好了!他开始攒钱,买了一台海鸥牌相机。厂里又给他配了一间暗房。张启华走上新闻摄影之路。他走遍该厂的每个井站、学校和田间地头,从员工到干部再到家属和学生,为该厂留下众多宝贵的新闻图片资料。他利用厂里宣传橱窗,每月搞一次新闻图片展,仅一次就选用照片二三百幅。他还制作幻灯片,供电影队在放电影前播放。橱窗吸引很多人前往参观。
1978年9月,中央领导视察大庆,到该厂图强管理站参观农副业生产。张启华带了两部相机,20分钟的时间抓拍22张珍贵照片。之后,他还拍过社会各界著名人士来大庆参观的新闻图片。他有近百张珍贵照片被省市各级展览馆采用,仅油田历史陈列馆就收藏展出44张。
多年来,张启华在宣传报道中留下两万多张珍贵照片。2006年退休后,他仍然是个忙人,向他征集老照片的新闻媒体不断。今年76岁的他依然孜孜以求,追寻新闻摄影的真谛,找寻人生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