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7日,我有幸步入兰州炼油厂总务处伙食科,集中学习一周后和其他4人分配到伙食科二食堂。从此,我们开始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打交道。
我的师傅叫陈秋元,是一名复转军人,干活干净利落。陈师傅手把手教我切、剔、剁、炒、炸、酱等基本技能。在练习刀功方面,陈师傅既讲动作要领,又反复示范,并纠正我不正确的操刀方法,强调操刀正确是练好刀功的前提。直到我比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动作后,他才教我切土豆丝、榨菜丝、肉丝的刀法。
就这样,经过师傅的传帮带和我们的勤学苦练,一年后,当初不愿干、不想当炊事员的20个人,全部按期转正,成为能够独立顶岗的合格炊事员。
在学政治、学理论、学烹饪技能的同时,我们还学习《食品卫生法》,严格按照要求,对加工的食品,做到生熟隔离、成品半成品隔离存放保管,严防交叉污染;对个人卫生做到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洗工作服,始终保持个人卫生整洁。
在主副食品供应不丰富的情况下,各食堂之间相互竞赛,看谁的主副食品种类全、花样多。就这样,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实践,大家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逐渐把炊事员岗位当成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阵地,烹饪技术也更加成熟,成为伙食科食堂管理和烹饪的技术骨干。
1983年,在兰州炼油厂团委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小百花竞赛推广大会上,喻治国、刘昌勤作为总务处团员青年代表进行现场表演。喻治国演示了“切三丝”,经评委和观众现场评判,丝细匀称、无粘连、刀功扎实,被誉为“三丝王”。时任四食堂保管员的刘昌勤,在厂领导拿着账本随机抽样提问时,对答如流,准确无误,获得“活账本”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