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月9日在其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提高至125%,并“立即生效”。4月10日,白宫确认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已达到145%。中方回应:“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我们公司对美出口占比很小”
光伏产业方面,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美国不是中国光伏出口的核心市场。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320.2亿美元,组件出口前十名的市场占比维持在62%,美国不在其中。同时,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区域延续多元化发展趋势。对23个国家光伏组件出口额增长超1000万美元,对33个国家组件出口额增长率超100%。出口量超1吉瓦的市场从2023年的29个增加到38个。
一位头部光伏企业高管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们公司对美国直接出口占比不足4%,新关税不会对我们公司业务产生太大影响。预计未来中国直销美国的光伏产品会进一步减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表示,由于2012年开始美国对中国光伏高额“双反”税,叠加其他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国内产光伏产品已经十几年不出口美国。随后,转去东南亚等地建厂也陆续受到“双反”限制。“对等关税”或对中国企业落地东南亚的产能出口美国造成影响。
锂电池产业方面,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611.21亿美元。美国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的约25%。
不过,一位锂电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电池企业拥有完善的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配套体系,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规模化发展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池领域积累了大量专利,在技术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国外客户采购磷酸铁锂产品时会更青睐于中国电池企业的产品。”
4月3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出口地区以欧洲为主,美国出口占比较小。美国增加关税对公司经营影响程度较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份额占比并不高,对直接出口美国的企业冲击相对有限。“从全球产业链视角来看,对于在国际上有布局的中国企业而言,美国或许会采取一种穿透式的遏制手段,以此来反制中国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其贸易壁垒的行为。美国的这些举动意在刺激中国企业直接到美国进行投资和产业转移。”
“中国有更大动力寻找新市场”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电池产品供应方。新加坡《商业时报》指出,中国为全球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太阳能产品,对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述锂电行业分析师称,美国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设置的贸易限制政策只会削弱美国本土产业的长期竞争力。开放是促进创新最有效的方式,面对海外市场环境变化,中国“新三样”企业坚定推进转型、加强创新,持续扩宽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美国能源转型离不开中国,美国新关税的颁布将延缓其能源转型。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领先优势持续扩大,企业海外布局日趋多元化,我国新能源企业抵御海外市场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中国新能源企业应通过多元化布局积极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
吕锦标认为,十年前面对美国的封堵,中国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是成功的,未来可以探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如果要布局美国市场,一定要在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评估中资赴美投资的各种风险。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菲利克斯·科萨西认为,新关税打击了东南亚地区对美国太阳能出口,有可能造成东南亚地区太阳能产品对美出口规模的下降。在新关税影响下,太阳能产品生产制造商或将离开东南亚地区,转移至生产成本和关税相对较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中东等。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出口或将转向巴基斯坦、巴西等新兴市场。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相比,中国向中低收入国家出口的风力涡轮机、太阳能产品和电动汽车的份额急剧增长。
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65%的风力涡轮机出口至高收入国家;2024年,中国60%以上的风机出口转为中低收入国家。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拉丁美洲中心经济发展高级研究员恩里克·米兰·梅吉亚说,与其说美国高关税让该市场与中国隔绝,不如说中国有更大的动力去寻找新的市场。
彭博新能源财经研究员安东尼·瓦格纳·琼斯说:“因此,现在开始看到这种连锁效应,在能源转型加速的世界,一些中等收入或中低收入国家的转型速度快于富裕国家。”
“直接损害美国建立本土供应链的努力”
林伯强表示,美国以所谓“追求公平贸易”为由,对中国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此举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暴露出美国在能源转型战略中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不足,高额关税壁垒不仅无法扭转其产业颓势,反而会进一步削弱其自身能源转型的产业基础。
《商业时报》表示,在美国太阳能产品制造商抱怨进口太阳能产品价格过低后,美国政府开始从政策上给外来产品施加压力,以期让美国企业崛起。然而,新关税的实施不仅没有让美国企业获益,还推高了美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开发成本。
《纽约时报》直言,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可能会威胁到他自己提出的“能源主导战略”的实施。新一波关税可能会提高美国能源生产商的成本,不仅会波及太阳能和风电企业,甚至还会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特朗普上任前曾表示,要迎来一个“能源主导”的时代,使美国消费者能源成本减少一半。然而,其最新宣布的关税政策不仅与这一承诺背道而驰,还将影响美国能源市场,并威胁到全球供应链平衡。
新关税政策的发布引发美国市场焦虑,震荡幅度超出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纽约时报》评价:“这一改变直接违背了美国3/4个世纪以来力图塑造的全球经济体系。”
即使是特朗普支持的化石燃料行业都没有庆祝新关税的出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甚至公开表达了愤怒,来自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相关从业者抱怨说:“钢铁进口税推高了必要管道设备的建设成本。”
新关税还将对美国本土储能项目造成显著冲击。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市场超2/3的锂离子电池依赖中国进口,这些产品当前已被征收64.5%的惩罚性关税,而根据美国的政策安排该税率将在2025年继续攀升。业内人士担忧,此举可能严重拖慢美国电力系统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直接损害建立美国本土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所有努力。
光伏行业研究机构PVtech指出,美国清洁能源行业上一秒刚庆祝新能源发电量十分可观,下一秒新关税的颁布就对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不管是锂电池还是太阳能产品,其在美价格都会变得更加昂贵,项目成本也将随之升高,最终影响美国新能源发电项目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