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四月初四 午时
石油石化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石油石化
“炎”值爆表 “暑”你最美
2021-08-12 10:39
浏览量:974次

中国石油:高温炙烤下的加油模式


图1:图为新疆销售库尔勒分公司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心的沙海加油站。.jpg

图为新疆销售库尔勒分公司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心的沙海加油站。

图2: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心,新疆销售塔中加油站面对的是可以烤熟鸡蛋的高温。图为塔中、沙海加油站经理李晓军在高温下为车辆加油。.jpg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心,新疆销售塔中加油站面对的是可以烤熟鸡蛋的高温。图为塔中、沙海加油站经理李晓军在高温下为车辆加油。

图3:无论气温多高,工装和防护用品都严格穿戴,服务标准都严格执行。图为新疆销售员工以”十三步曲”引导车辆进站加油,确保安全万无一失。.jpg

无论气温多高,工装和防护用品都严格穿戴,服务标准都严格执行。图为新疆销售员工以”十三步曲”引导车辆进站加油,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图4:高温下,汗水把工服浸湿了,头发也湿了,但天气再热 他们也在岗位坚守。图为加油员宋卡在一边加油一边擦汗。(贺志玲摄).jpg

高温下,汗水把工服浸湿了,头发也湿了,但天气再热 他们也在岗位坚守。图为加油员宋卡在一边加油一边擦汗。贺志玲  摄

图5:高温下的罐顶已经有些烫手烫脚,油品接卸工李庆元坚持规范完成 接卸作业,汗水湿透了工装。(贺志玲摄).jpg

高温下的罐顶已经有些烫手烫脚,油品接卸工李庆元坚持规范完成 接卸作业,汗水湿透了工装。贺志玲  摄

图6:新疆销售公司吐鲁番服务区加油加气站,地处火焰山下,夏季在40~46度的高温中工作是常态,即使到了晚上的最低气温也在35度上下。图为该站加气装置现场。.jpg

新疆销售公司吐鲁番服务区加油加气站,地处火焰山下,夏季在40~46度的高温中工作是常态,即使到了晚上的最低气温也在35度上下。图为该站加气装置现场。

图7:在70度的地表温度下,吐鲁番西环路加油站员工在热浪中为客户加油,汗水出来就被”挥发“。.jpg

在70度的地表温度下,吐鲁番西环路加油站员工在热浪中为客户加油,汗水出来就被”挥发“。

图8:高温下,哈密骆驼圈子加油站员工还承担着防疫重任,工装外套着防护服,汗流夹背的员工们每天要喝4~5升水才能补充人体失去的水分。图为该站员工在工作间隙补充水分,汗水仍在不住地流。.jpg

高温下,哈密骆驼圈子加油站员工还承担着防疫重任,工装外套着防护服,汗流夹背的员工们每天要喝4~5升水才能补充人体失去的水分。图为该站员工在工作间隙补充水分,汗水仍在不住地流。

图9:高温天气下,更要做好南来北往司机们的防暑降温工作,为他们的安全驾驶增添一道“防火墙“。图为新疆销售加油员为驾驶员送上防暑降温的绿豆汤。.jpg

高温天气下,更要做好南来北往司机们的防暑降温工作,为他们的安全驾驶增添一道“防火墙“。图为新疆销售加油员为驾驶员送上防暑降温的绿豆汤。

图10:中国石油新疆销售优良的品质与到位的服务赢得了各方消费者的青睐,图为在哈密骆驼圈子加油站排起长队加油的车辆。.jpg

中国石油新疆销售优良的品质与到位的服务赢得了各方消费者的青睐,图为在哈密骆驼圈子加油站排起长队加油的车辆。


虽已立秋,但气温却没有明显下降,温度仍然持续在42度,地表温度高达70度以上,热浪如炙,如同火烤,让人感觉到分分钟都透不过气来,急忙想找个凉快的地方躲避。

8月10日中午时分,记者在吐鲁番市西环路加油站刚一下车,便立即感受到了火焰山下的这般“热情似火”。

该站员工米哈古丽·艾尔肯告诉记者:“这还不算什么,前段时间气温高达46度,地表温度高达80度,晚上最低气温都在35度,那才叫热!”

的确,有报道表明,今年这个夏季比前几年更热,这是因为今年全球都处于一种极端高温状态。从今年六月份开始,很多国家包括北美洲地区不少地方的温度都突破了历史新高,中国新疆地区也处于高温状态。当然,比起北美地区的温度而言,新疆吐鲁番等地的气温明显高出很多。

据她介绍,西环路加油站距离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不远,是我国一座地处零海拔上的加油站,每年七、八月份是他们在吐鲁番这个世界著名的“火炉”炙烤下的工作模式,30年来一直如此,从未改变。“虽然热到爆表,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她乐呵呵地调侃到。

她说得如此轻描淡写,但记者注意到加油员们的脸上脖子上都在不停冒汗,并因高温而在快速“挥发”,有的员工工服后背上的白色汗渍一圈套了又一圈。

同这个站员工一样,在哈密大戈壁滩上、在塔克拉玛大沙漠中心、在无人区罗布泊腹地、在火焰山下等等地方,在每一寸被高温炙烤的新疆大地上,中国石油新疆销售人就是这样战高温斗酷暑,用他们嘀嗒的汗水声,用他们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坚守,践行着他们的初心与职责,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加油,为民生加油,为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加油。

7月底至8月上旬,记者在横穿塔克拉玛大沙漠、吐鲁番盆地4000多公里的采访行程中,见证了中国石油加油人的这种坚守与担当。


(蒋万全 韩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