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七月十一 巳时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中国石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经营业绩保持高位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 8月26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获悉,该公司上半年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统筹推进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市场营销、提质增效等工作,油气当量产量稳中有增,炼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国内成品油、天然气、化工产品销量保持增长,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快速发展,经营业绩好于预期。 油气产量持续增长,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今年,该公司大力实施高效勘探,突出重点盆地、重点区带,取得多项重要突破和重要发现;持续坚持效益开发,优化产能建设部署,多措并举提高采收率,加快吉木萨尔、古龙页岩油示范区和鄂东大宁—吉县煤岩气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海外油气业务,优化资产布局结构,强化项目运行管理,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和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该公司不断完善新能源业务布局,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青海格尔木风电、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全产业链协同推进CCUS业务。 炼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材料业务加快推进。该公司坚持高端、绿色、智能方向,持续推动炼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吉林石化、广西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实现中交,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项目、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二期项目积极推进。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力度,增产增销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炼油化工产品,乙烯产量、化工品销量等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保税船用燃料油、石蜡等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销售业务拓新增效,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该公司加强市场量化分析,分品种、分区域、分客户开展差异化营销;优化布局LNG终端加注和充换电业务,LNG加注量、充换电量大幅提升;积极拓展非油业务,实现效益稳定增长。该公司不断完善全球贸易网络体系,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产业链降本增效。上半年,该公司车用LNG销量同比增长58.9%,充换电量同比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同比增长5.5%。 天然气销售业务统筹资源和市场,实现量效双升。该公司持续优化资源池结构和综合采购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批发、零售一体化营销,积极拓展直销客户和工业客户,努力提升高效市场、高端客户销量占比。上半年,该公司销售天然气同比增长2.9%;国内销售天然气同比增长4.2%,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科技创新赋能发展,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该公司强化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实施“数智石油”战略举措,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产业数智化与数智产业化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效率效能持续提升。
2025-09-02
吉林油田生产用电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截至8月中旬,吉林油田风光发电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75万千瓦。其中,自消纳项目并网装机达20万千瓦,与平均稳定在21万千瓦的生产用电负荷相比供需趋于平衡,这意味着全油田风光发电满发期已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油田生产运营的电力需求。目前,吉林油田新能源发电基本上是发多少用多少,大部分都能自己“消化”,减少对外购电的依赖,大幅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据悉,近年来,吉林油田面对老油田高含水、高成本、高能耗实际,不断打破行业和业务壁垒,全力挺进新能源领域,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全新路径,实现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目前,吉林油田自消纳项目累计发电已突破10亿千瓦时,绿电替代创效额度超3.5亿元。全油田33%生产用电已实现清洁替代。 今年,吉林油田依托生产区域内丰富的风光资源,成立专班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其中,以清洁风电为主,在整个中石油范围内,率先启动实施15万千瓦自消纳项目。同时,搭建建设、管理、运行三大架构,确保其平稳有序高效推进。吉林油田以此为基础,推进自消纳“增容”工程。目前,集约利用井场、站场及闲置土地部署光伏项目合计520余处、分散式风机29台,形成“点状分散+区域集中”的立体布局。1-8月,增容风光发电自消纳项目已累计发电0.56亿千瓦时,成为重要的自消纳补充力量。 吉林油田不断优化调整负荷响应机制,建立公司、厂部、风电场三级管理体系,并辅以智能化管控手段,加大运行过程管控力度。今年,弃电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
2025-09-02
中国海油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
8月24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海石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浙江宁波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新增项目建造完成,基地烯烃总产能突破1000万吨,高端化工材料自主可控能力取得新进展,对推动国家重质油高效转化、提升高端化工材料自主可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达210亿元,共包括18套大型炼油与化工装置,主要生产聚丙烯等高端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次投产的核心设备——32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具备年产120万吨聚合级乙烯和丙烯的能力。这些高纯度烯烃是合成纤维、塑料制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基础原料,广泛用于矿泉水瓶、食品包装、服装面料等民用领域,深刻关联百姓“衣食住行”的多个方面。 该项目在绿色低碳方面表现同样令人瞩目,相比传统炼化工艺,新装置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30%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万吨,显著减轻环境负荷。这一成效来自工艺流程的优化,依托于能量梯级利用、余热回收等多项节能技术的集成应用。 该项目投产后,可以直接将重油转化为经济效益极高的乙烯等深加工产品,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核心化工工艺与装备自主建造能力,引领石化产业向精细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