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回眸
成立初期(1950-1978年)
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原油年产量极低,城市公共汽车需背煤气包供能,布料需排队购买。
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成立:1950年设立全国统一管理机构,打破地方分散管理局面。
大庆油田开发:1978年突破1亿吨产量,跻身世界第八大产油国。
改革开放与国际化(1978-2000年)
对外合作项目:1983年与外国企业合作开发海洋石油,推动技术引进与国际化进程。
海外拓展:1993年率先“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现代化与绿色转型(2000-2025年)
“三个1亿吨”格局形成:2025年实现国内原油、天然气及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均达1亿吨规模。
炼油能力跃居全球第二:2024年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二,乙烯产能突破1000万吨/年。
新能源开发布局:2025年新能源占比达7%,重点推进绿氢、CCUS等技术,并瞄准可控核聚变技术。
精神传承与文化塑造
“铁人精神”诞生: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践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铸就“三老四严”等核心文化。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等科研人员延续“三老四严”作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1956年国庆节,首都人民抬着“1956年发现的大油田——克拉玛依”的模型通过天安门广场。

1960年4月29日,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在萨尔图广场召开。

大庆油田古页油平1试验区钻井现场。

新疆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员工通过电子大屏了解掌握各油井、管道的生产情况。

国内最高含硫整装气田——渡口河—七里北气田。

深地塔科1井。

中国石油首座新形象标准综合能源站——崇礼北油氢合建站。

长庆油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风、光、电、热多能互补新格局。图为姬塬油田黄3区国家级CCUS示范工程建设现场。

西气东输第一站。

东方物探Dragon船舶在西非几内亚湾海域作业。

克石化油品拉运。

“I SEE·I KNOW”香港青年认知祖国系列活动到访长庆油田,香港青年们在“好汉坡”下合影。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让长汀百姓共享生态福利。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第一道焊口。

国内首个塔式水工质高温光热项目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