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红星三维项目部
8月12日晚11时,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的雨幕停歇,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红星三维项目部灯火通明。连续三天的暴雨冲刷群山,云隙间漏下的月光给青黛色的山脊镀上银边,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却掩不住室内勘探人紧绷的神经。
“雨停就是命令,进度不能耽误!”项目部领导的手掌重重按在施工图纸上,嗓音带着沙哑。“清淤、查设备、核点位,各单元今晚必须把责任压实到人头,明早天蒙蒙亮就开工,多耗一秒都是输!”
窗外的山风卷着湿气吹动图纸边角。项目团队的管理人员围拢过来,铅笔在塌方路段、冲毁标记处急促画圈。“放线班主攻烂泥路,明早六点前必须打通设备进场通道!”“钻井班现在核对点位,冲毁的标记天亮前补测完毕!”
8月13日是红星三维项目计划开炮的日子,这场江汉油田首个二次采集项目的攻坚之战箭已在弦。凌晨四点,重庆石柱县黄水镇的山坳里工地上的吆喝声已漫过坡地。“留神落石!蛇药揣好!”安全员的叮嘱在班前会上响起。下药班深一脚浅一脚踏过坡地,裤脚沾满泥浆。坡下河道蜿蜒如带,黄浊水流里藏着股韧劲,他们俯身查看每口井,检查是否有落石堵住井口。放线班的队伍像长龙钻进山谷。队员们背着50斤重的节点背篓缓缓而行。
河道边、低洼处“薄弱地带”,10个组的巡线队伍100多号人拉网排查。查看标志旗是否完好,瞅瞅节点设备接口有没有进水。设备“罢工”立刻换,确保每个点位都能正常“干活”。
天上还有“侦察兵”帮忙,无人机巡线组沿河道上方飞查,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河岸和低洼设备状态,未发现冲走或泡水情况,效率比单靠腿跑快了不少。
最拼的是放线突击班。4个班、120号汉子一头扎进无人区,露水浸了裤腿,荆棘划破袖口,脚步没停过。他们把路精确到每块石头,插上路标给大地“导航”。节点仪待机时间金贵如油,先铺检波器,再争分夺秒插节点,手指翻飞间,汗水顺着下巴滴在泥土里。
太阳爬到头顶时,炮手们已穿好劳保服,雨鞋踩在泥里咯吱作响。他们提前踏勘所辖炮点与安全距离,为夜间高效放炮做足功课。公司QHSE驻队监督、分公司综合监督组和项目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分片在各点位巡查。工具摆放、劳保穿戴,连安全帽带子的松紧都逐一查看,非得把安全网织得密不透风才放心。
入夜的节点工厂亮如白昼。采集指挥中心技术人员的眼睛盯着仪器屏幕,参数、气密性、检波器性能,一项项严格核验,不合格的当场标记检修,半点不含糊。WING、SmartSolo节点各守阵地,像分布在山野的星辰;5G节点则如警惕的哨兵,实时盯着放炮区的噪音与草木呼吸的律动,把数据织成无形的网。当山风敛了声息,河谷沉入墨色,一声炮响骤然划破夜空,震得远处山影轻轻一颤。“开炮了!”野外作业的兄弟们举着安全帽欢呼,脸上的泥痕混着汗水,笑起来粗犷而豪放。
红星破晓处,铁军战犹酣。这场雨霁后的攻坚之战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