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参加开垦荒地的王秀敏、丛桂荣、薛桂芳、杨学春、吕玉莲(从左至右)的合影。其中的小男孩是尹长亮。
1961年冬,大庆石油会战正酣。钻井指挥部机关响应大庆会战工委号召,组织家属参加劳动。在动员会上,薛桂芳、吕玉莲、王秀敏、杨学春、丛桂荣报名,成立大庆油田第一支家属生产队。
1962年4月16日,孙芳卿(当时的女工干事)带队,5名家属带着3个孩子前往离驻地18公里以外的八一新村开荒种地。初春寒风料峭,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连哭闹的力气都没有了。其中一个孩子叫尹长亮,4岁,是丛桂荣的儿子。如今66岁的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尹长亮回忆,那天,妈妈和阿姨们拢起一堆荒草,架起树枝,熊熊篝火燃烧起来。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来形容当时的生产环境,一点儿都不过分。妈妈和阿姨们把小孩安顿好后,就用铁锹开始翻地。杂草丛生、芦苇根盘根错节,她们5个人用人拉铁犁的方法翻地。她们的棉袄勒开了花,肩膀上也勒出一条又一条血道子。妈妈累得满头大汗,头发吹得像一个大筐似的,手掌上磨起血泡。妈妈把簪子递给我,让我帮她挑血泡。我捧着妈妈的手,心疼地哭了。
尹长亮说,妈妈和阿姨们就是凭着这种“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为会战、一心保前线”的劲头,开垦荒地5亩,获得粮菜大丰收。
在薛桂芳、丛桂荣等人的影响下,一大批家属走出家门,开荒种地。1963年,她们种地92亩,产粮33876斤、产蔬菜48943斤,有力地支援石油大会战。“五把铁锹闹革命”成为大庆油田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
技校毕业后,尹长亮对妈妈说:“我也要像您一样,把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石油工业。”尹长亮的爸爸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去闯吧。爸爸尊重你的选择。”
当年,钻井三公司人事部门安排尹长亮当了一名大拖车司机。大拖车司机经常上井队拉运钻井器材,工作不但繁忙,而且必须做到随叫随到。井场泥泞、坑坑洼洼,尹长亮经常累的浑身像散架似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尹长亮总会想起和妈妈在“狼洼地”开荒时的情景。
1998年9月,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袭击大庆油田。一场抗击洪水、保卫大庆油田的战役在嫩江大坝上打响。尹长亮所在单位被安排在抗洪第一道防线上。尹长亮开着大客车,运送人员、物资、工具,往返在大庆和嫩江大坝之间。他每天连续工作14至16个小时,累了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经过12天的艰苦奋战,嫩江洪水退了,大坝保住了,油田保住了!尹长亮获得公司授予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妈妈在鼓励我、激励我,给予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尹长亮表示,“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