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六月十一 巳时
RULE OF LAW ONL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本报电子刊 > 正刊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2dc9f12c-40b3-4d53-9ed2-7306a74ca9de_middle.jpg

1987年,作者(前)与同事维修车辆。


1985年,我所在的单位刚刚组建车队,单位名称由原来的大庆油田运输公司矿建大队改为大庆油田运输公司运输大队。我们这群瓦工、装卸工出身的青年,满怀欣喜地转型为新一代汽车驾驶员。

当时,汽车司机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真正踏入这行,我才深刻体会到在运输企业当司机的艰辛和不易。

车队初建,人员新、车辆老旧,生产任务繁重。我们不仅要面对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而且要确保钻井前线的物资供应和井队搬迁任务顺利完成。

那时的油田路况较差。夏季时,连阴雨导致荒野土路泥泞不堪,车辆常陷入泥水中无法自拔。当时缺乏现代化通信设备,车辆救援往往耗时数小时乃至一两天。食物耗尽时,我们只得去附近的村庄买几个煮鸡蛋充饥。有时赶上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人烟,我们只能忍受饥饿等待救援。

救援队伍到来后,我们要在淤泥中跋涉卸货,鞋子掉了也浑然不觉,直至光脚驾车老远才发现。多少次午夜归来疲惫不堪,为不打扰家人,我们常在驾驶室里休息,等第二天天明后踏上新征途。

当时,单位条件有限,无车库、无通勤车,车辆露天停放。冬季发动汽车尤为艰难,经常是天未亮,我们便骑自行车赶到车场,借着月光开始忙碌。在冰天雪地中忙活大半个小时后,汽车引擎终于轰鸣。那时,我们的手脚已冻僵,全身结满了霜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环境磨炼石油人的意志,铸就我们吃苦耐劳的品格。转眼间,40载春秋逝去,我们这些当年的“八十年代新一辈”,如今都已两鬓斑白,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作为油田运输战线上的普通一员,我为自己为油奋斗的历程感到骄傲和自豪。

(杨福)
石油石化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