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摄影报
SHIYOU SHEYINGBAO
本站公告:
农历 乙巳年(蛇) 七月十一 巳时
海油新闻
PHOTO MAGAZINE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油新闻
中国海油:深耕海南热土三十载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9-01 16:46
浏览量:23次

       三十载春秋,中国海油在海南热土上镌刻下央企担当的深刻印记。

       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校舍重建到五指山深处光伏电站的熠熠生辉,从“保亭柒鲜”品牌让山货出山到“雏凤”助学计划托起千名女孩的求学梦,中国海油累计投入超3.7亿元,以教育为基、产业为翼、生态为魂,在海南中南部山区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帮扶接力,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书写着央企与地方共谋发展的时代答卷。

       教育帮扶 从校舍重建到精神重塑的育人之路

       “闽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后要回来五指山当一名老师,回馈社会。”性格略微腼腆的黄梓玥,说这句话的时候,却格外坚定。

       黄梓玥是中国海油“雏凤”基金的受益者之一。

       中国海油在定点帮扶五指山市下乡镇中学调研时了解到,当时五指山市66%的初三女生毕业后外出打工,因文化素质低、工资待遇低影响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让女孩们继续接受再教育,2007年6月8日,中国海油五指山市“雏凤”助学协会正式。

       助学金分春、秋两季进行发放,每人每学期1000元,当年应届大专以上的学生可一次性获得3000—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这笔钱对我来说,意义非凡。”黄梓玥说,中国海油的帮扶,让她感觉到犹如在雨夜中艰难前行,突然有人递把伞的那般感动和温暖。

       截至目前,五指山已发放“雏凤”助学金93人次21.9万元。据统计,雏凤助学项目开始以来,共资助1544人次124.0779万元,让许多山里的女孩圆了“上学梦”。

       在海南保亭,教育帮扶依旧是中国海油投入的重点。

       “用‘重建民族中学’来形容中国海油的帮扶,一点都不过分。”海南保亭民族中学校长徐秉军说,从一个眼看要倒闭的学校,到如今可以努力去争取省级示范校的规模和提升办学水平,保亭民族中学“蝶变”的背后,是中国海油的不懈支持。

       一张泛黄的照片与新校园全景图形成强烈对比:2000年初的校舍仅是几排低矮平房,操场杂草丛生;而今占地120亩的新校区里,智慧教室的电子屏正闪烁着知识之光,全县最大的校园图书馆藏书量突破10万册。这座由中国海油援建的学校,见证了央企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深刻转变。

       “30年来中国海油共投入6400余万元助力保亭教育发展,帮助4所学校建设12栋校舍,扩充了930个高中学位,受益师生15.3万人次。”中国海油乡村振兴挂职干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杨涛说,经过一系列努力,保亭初中升高中比例由原来的38%提高如今超过50%。

       品牌赋能 让绿水青山“含金量”更高

       “丹红保亭,果‘燃’精彩,大家可以看看我们这娇艳欲滴的红毛丹,觉得不错就可以直接下单,我们马上安排发货!”如果不是有字幕提醒,不少网友很难想象,这个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主播”,是副县长杨涛。

副县长亲自“下场”当主播,有没有啥顾虑?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保亭的东西好,我才有开直播的底气。”杨涛笑着说,自己也算是为保亭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楼上的直播间副县长亲自推介,楼下的工人们,已经开始在打包发货了。

       “红毛丹、山竹,还有我们保亭的‘国产榴莲’,这些都是发往北上广的,大家反响很好,很多都是回头客。”保亭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海南七仙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漫一边指挥工人打包,一边向记者推介起保亭水果。

       地处北纬18°、森林覆盖率高达84.89%……绿色生态是保亭热带特色农产品最大的品牌。

       如何践行“两山”理念,深挖绿色产业效益?保亭给出的答案是,打造“保亭柒鲜”公用品牌,让保亭的绿水青山“含金量”更高。

       2021年7月,“保亭柒鲜”公用品牌正式上线。目前,以“保亭柒鲜”公用品牌为核心,保亭逐步完善和建设了7大特色单一产业型子公用品牌,每个子公用品牌下重点发展3个龙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带动全县N个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共同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公共品牌的打造,并不只是注册个商标这么简单,整个背后的逻辑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杨涛说。

       “品牌效应很明显,我们7月份红毛丹出货量高峰的时候每天大概1000件,关键是价格也好很多。”宋海漫说,目前保亭红毛丹已扩种至5.1万亩,年产值5.8亿元,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数据显示,2024年保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2元,同比增长7.3%,增幅在全省排名前列。

       “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绿色高效农业和精品农业发展模式正在保亭逐步形成。

       因地制宜 “茶山”也能变“金山”

       “不好意思,我现在忙着带团,稍后给您回电话。”接到记者的采访邀约电话,钟斐秋“婉拒”了。

       钟斐秋是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村民,在当地,她是“忙人”,也是“名人”。

       忙是因为经常要“带团”,出名是因为她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水满乡地处五指山脚下,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9.13%,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核心区。这里纬度低、海拔高,拥有热带雨林,单纯依靠传统产业,村民收入难以提高。

       不能让老百姓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近年来,水满乡致力于发展茶产业、旅游业,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让村民们既能在这片好山好水里端稳“茶叶饭”,又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钟斐秋就是吃“旅游饭”的带头人。

       2021年,钟斐秋注册了祥蓝迷(苗语“真爱你”音译)茶坊。“主要是表示对乡村振兴帮扶的感恩。”钟斐秋说,在新村定点帮扶单位中国海油和五指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围绕茶山的旅游栈道也建了起来,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的条件已经具备。

       “我们现在跟十个脱贫户签约,带游客到他们的茶园采茶、制茶、品茶,还收购他们的茶青,大家现在积极性都很高。”钟斐秋说,今年暑期,旅游团加上调研团,自己已经接了十多个了。

       靠山吃山,靠茶吃茶。为了吸引、留住游客,水满乡精心设计乡村旅游路线,将辖区内景区串联成线,打造集观光采摘、科普研学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生态农业基地,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游客多了,村民们就在家门口卖起茶叶、开起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2024年,全乡累计接待游客约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0余万元。

       同年,五指山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1.79万亩,较2022年增长80.8%,产量516.8吨,同比增长62%;拥有合作社等茶业经营主体92家,产业发展一片繁荣。

       “因地制宜,‘茶山’也能变‘金山’。”中国海油乡村振兴挂职干部、五指山市副市长李晓涛说。

       三十年帮扶路,中国海油在海南热土上播撒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当"输血式"帮扶升级为"造血式"振兴,中国海油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真正的帮扶,是让教育点亮希望,让产业激活内生动力,让绿水青山成为永恒的金山银山。

       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接力,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停歇——正如五指山间永不褪色的绿色,中国海油的帮扶初心,将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毛雷 孟凡盛)